當前不少貧困地區遭遇的一個共同的發展困境就是因缺錢而無法發展產業。為了補上這一短板,近年來各級金融機構積極行動,尤其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含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在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發展滯后;農村信用環境不健全;農民金融知識缺乏,影響了貧困戶的貸款積極性。而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一方面由于機構網點覆蓋范圍有限,貧困地區成為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另一方面農民對金融產品缺乏了解,覺得“財神爺”的門檻高,夠不著。
對此,金融機構應該看到,廣大農村地區是一片有待開墾的沃土,需要通過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強對農民的金融知識培訓,讓農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金融服務產品,從而喚醒他們的金融需求,盡快填補城鄉之間的金融知識鴻溝。同時要健全農村信用指標、評價體系,加強與鄉鎮政府、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合作,特別是要與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對接,實現精準幫扶。
(本報記者 丁怡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