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5日電(張文婷)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不僅加重了家庭養老負擔,也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增添了諸多壓力。養老不再是家事,更是國事。如何應對老齡化,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成了眼下最迫切的問題。
終身領取的養老產品應成為第三支柱的主流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洪在2018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從我國國情和國際上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經驗看,養老保險制度的第三支柱要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其中,終身領取的養老產品應該成為第三支柱的主流。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呈“三支柱”體系。其中“第一支柱”是指國家層面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逐步發展成熟;“第二支柱”是由企業承擔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則是有個人投資的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目前,后兩者占的比例還很小,發展相對滯后。
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測算,如果退休后的養老金替代率大于70%,可以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低于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有大幅下降。
據黃洪介紹,就我國而言,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平均替代率為40%到50%。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參與職工僅有2300多萬人,難以覆蓋到中小企業職工以及靈活就業、彈性就業等新興就業人員。第二支柱的替代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難有較大的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僅靠第一第二支柱,無法較好保障群眾老年生活,需要把第三支柱建成為保障群眾養老的儲備資金。
“商業養老保險具有終身領取,保證收益,長期鎖定,精算平衡等優勢,相比較于其他金融產品,能夠有效的進行生命周期管理,為參保人抵御風險,有利于穩定參保人對未來預期和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應在第三支柱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黃洪說。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速度較快,但發展水平較為滯后,深度、密度、資產總量嚴重不足,不能解決第一支柱基本養老的保障程度低、效率低的問題。
對此,黃洪表示,現階段我國應該優先發展個稅遞延型的商業養老保險,這個政策將很快推出。“此類險種保險期限長、政策性強且價格相對合理,可讓人民群眾通過商業保險積累起更加充足的養老金,使老年生活更從容。”他說。
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助力養老服務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還可以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的升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曾表示,商業養老保險資金的長期性、穩定性非常重要,有利于促進開發養老社區、養老用品等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此外,老年人服務離不開醫療護理。醫養結合,養老養生、健康體檢等都需要長期資金的投入,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也有利于拓展醫療護理這一領域。
的確如此,隨著人們養老意識的不斷增強,對于商業養老的需求也不僅僅只限于買保險這一方面。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在論壇上也表示,養老產業需要把老年生命鏈條做整合,從養老社區到康復醫院,再到終極關懷,建立高品質的養老閉環體系,讓老年生活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