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青波 見習記者 陳涵蕾)記者從7月24日召開的安康市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持續在創新機制、提升服務、減費降負上攻堅發力,有力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近年來,在全省平臺考核評價中,安康市均位列第一方陣,其“招標投標”指標在2024年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居全省第二。
數字賦能,交易評標“上云端”。上半年,全市1828個項目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電子化交易率達97.34%,其中1629個項目實現不見面開標,占比達86.74%。創新開展“云端評標”合作,與全國6個省(自治區)13個地市建立遠程評標合作機制,完成跨區域評標項目63個,同比增長31.25%。在交通工程領域實施“暗標盲評”項目60個,有效降低了人為干擾,促進公平競爭。同時完成市級房建市政交易系統“五合一”功能改造,積極推進移動數字證書(CA)全國互認。
增信減負,資金壓力大松綁。深入實施“信用承諾替代現金”改革,在20個政府投資項目中推行信用擔保,累計為企業減免保證金2074.1萬元,惠及中小企業329家。電子保函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在線開具電子保函1045筆,幫企業釋放流動資金9399.7萬元。新建電子履約服務平臺,創新推出“中標貸”金融服務,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服務創新,重點項目“加速跑”。深化“評定分離”改革試點,在9個政府投資工程項目中分離評標與定標權,涉及項目總金額5.04億元。建立“項目管家+綠色通道”服務機制,為40個省、市重點項目配備服務專員,提供政策咨詢、流程引導、延時服務等保障。創新開展“12345+交易”評價直通車,市場主體好評率達100%。
透明監管,市場環境更清朗。推行招標計劃“早知道”,提前30天發布項目信息442條。制定出臺《評標(評審)專家行為規范》等系列制度文件,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廣使用全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管系統,實現多部門在線協同監管、全程留痕。分行業公示55個監督投訴渠道,上半年受理的2件交易領域問題線索均按期核查并反饋至相關部門。
政策“速遞”,改革紅利廣覆蓋。創新政策宣傳方式,創作發布《公共資源交易·微講堂》等動畫視頻解讀政策,累計瀏覽量超過3000人次。強力清理歧視條款“硬杠杠”,專項清理設置不合理或歧視性隱性壁壘條款23類。全市上下也積極探索創新,如市住建局建立招標代理機構信用管理體系,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誠信執業登記;嵐皋縣試點運行網上中介服務超市,規范財政資金采購招標代理服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