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蜿蜒的公路,汽車轉過一道道彎,來到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的最高處。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茶樹郁郁蔥蔥,拇指頭大小的油茶果掛滿枝頭。滿山青綠與山谷里的池塘、稻田渾然一體,繪就了一幅山水田園畫。
山頭上,司馬光油茶園負責人陳世法正在給客人講油茶的故事:“油茶可是好東西,它不與糧食爭土地,能結果百年以上,榨出來的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品質好、產業鏈長、附加值高,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這是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的司馬光油茶園(2024年5月15日攝)。(受訪者供圖)
山腳下,茶油加工廠里機器轟鳴,金黃色的茶油不斷從自動化生產線上流出。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優質木本油料作物,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全國種植面積超過7000萬畝,茶油年產量突破100萬噸,是國家糧油安全的重要補充。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油茶產業發展。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拿出百歲老紅軍王承登寫的一封希望國家加大對贛南茶油等扶貧產業支持的信,對在場的部委負責同志說,這個可以去做些調研。
2019年金秋,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調研期間來到司馬光油茶園,察看當地產業脫貧工作成效,深入了解當地發展油茶產業情況時強調,“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
“總書記的話一直是我們前行的動力。”回憶起當時向總書記匯報油茶樹種植和聯農帶農情況,陳世法激動地說,“這些年,我們始終在摸索如何把油茶產業做優做強。”
感受到家鄉熱土的召喚,陳世法2008年返鄉創業。看準了油茶的發展潛力,他流轉荒山坡地5000余畝,種上了油茶樹。
信陽市位于大別山區,種植油茶樹的歷史悠久,至今在山上還能找到300年樹齡的油茶樹。發現這些種質資源后,陳世法驚喜萬分。他帶領團隊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適合大別山區種植的油茶樹新品種,目前已建成良種繁育基地200畝。
村民在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內勞作(2025年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金輝 攝
耐瘠薄、抗逆性強,荒坡地一樣茁壯成長。靠著這個稟賦,小小油茶樹也可做成大文章。
信陽是河南油茶的主要種植區,河南省2020年出臺政策,從財政資金、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大對油茶基地建設和良種繁育的扶持力度。
如今,陳世法的油茶基地已擴展到2.16萬畝,年產茶油360噸,帶動附近3000多名農民務工,同時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種植油茶。
2019年以來,光山縣新種油茶8.35萬畝,信陽市新造油茶林65.69萬畝。“油茶樹”變成了老百姓的“搖錢樹”。
“6年來,油茶樹更粗壯了,油茶園面積擴大了,生產設備更先進了,產業鏈更長了,鄉親們都盼望著總書記有時間再來看一看。”陳世法說。
油茶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其生產成本較高,造成價格較高,這是制約油茶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總書記提出‘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我們一方面通過育種提高品質和產量,另一方面通過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將其‘吃干榨凈’,增加附加值,降低綜合成本。”信陽市林業局局長吳國慶說。
工作人員在河南省光山縣一家油茶加工企業的灌裝車間作業(2024年1月6日攝)。(受訪者供圖)
如何提升油茶加工的科技含量,榨出更好的茶油,陳世法一直在琢磨。2020年,他引進了茶油冷榨和精煉生產工藝。與傳統熱榨工藝相比,新工藝能留存更多營養物質,去除有害物質,提升茶油品質。
產業向新,風景向美。油茶的精深加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四季常青的油茶樹,也讓昔日荒山變成旅游休閑熱門景點,社會、生態效益日益顯現。
信陽市商城縣觀廟鎮趙灣村村民趙師地,瞄準油茶樹,念起致富經。此前他就承包了屋子后山的1000畝荒山,種上油茶樹,一年四季綠意盎然。如今,他更是背靠油茶林,在自家院子里發展農家樂,將門前的池塘改造成垂釣場所,打造“油茶+”,吸引了不少游客。
“一年除了油茶的收入,還能多入賬十幾萬元。我們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生活越來越有奔頭。”趙師地說。
優質油茶樹種是榨出“東方橄欖油”的關鍵之一,在提升茶油品質和產量方面極為重要。不僅河南在研發新品種,全國各油茶主產區都在加強育種研發。
湖南是油茶種植第一大省,培育的油茶品種“湘林”系列和“三華”系列在全國推廣面積800萬畝到1000萬畝之間。
在湖南,油茶產業同樣不斷向精深加工領域發展。作為湖南油茶龍頭企業,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擁有油茶示范種植基地4萬畝。“我們現在不僅生產茶油,還從副產品中提取物質生產護膚品、洗潔劑、沐浴露等50多個單品,每年銷售額在4.5億元左右。”公司經營管理部總監段文秀說。
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林業科學院油茶首席專家陳永忠說,化妝品、洗護品、保健品等油茶的衍生品和精深加工產品已比較成熟。目前湖南全省的油茶衍生品和精深加工產品的產值在100億元左右,估算這個領域的潛能可以達到500億元。
油茶林不僅能收油茶果,還能借“賣空氣”助農民增收,油茶的生態價值不斷升級。
去年11月,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首批4202.27噸油茶林碳匯上線交易,每噸交易價50元。
興國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20年的碳匯計算,興國縣新造的17.4萬畝油茶林交易價值將超過5100萬元,平均每畝每年能為農戶增收近15元。
種好油茶樹,結出幸福果。“去年,我們公司的收入達到8800萬元,司馬光油茶園接待游客12萬人次,發放農民工勞務費600多萬元,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豐收’,我們的路子找對了!”陳世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