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洛南新老城區正式啟動集中供暖,由于洛南是商洛乃至陜南第一家實現集中供暖的縣級城市,因此備受矚目。
洛南為何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實現集中供暖走過了怎樣的歷程?收費標準合理嗎?供暖效果如何?集中供暖又將面臨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帶著這些疑問,華商報記者對洛南首次集中供暖進行了走訪調查,為您一一揭曉答案。
供暖現狀—— 有人歡喜有人憂
亞美小區:
政府協調暫不收取二次管網費
亞美小區是洛南縣最大的一個住宅小區,小區一期已建成650套房源,入住率達到90%以上。11月15日,亞美小區如期供暖,許多業主反映供暖效果還不錯。在該小區10號樓何先生家,一進門就能明顯感覺到暖意,何先生的母親抱著孫子將華商報記者迎進門。“屋里很暖和,在家穿個薄毛衣就行。”華商報記者測量,室內溫度達到22℃。何先生的母親說,家里有1歲小孫子,今年不用擔心了,一家人能過個暖冬了。
業主徐女士家暖氣溫度也不錯。“供暖開始前,聽說因為收費問題引發大家不滿,還擔心今冬不能按時供暖,現在看來擔心是多余的。”徐女士說,聽大家都在討論二次管網建設費的問題,她認為房款里已經包含了暖氣初裝費,不應該再交第二次。
亞美小區物業辦余經理介紹,小區原來是自備燃煤鍋爐供暖,市政集中供暖開始后,小區只需與主管道連接就可以實現集中供暖。“我們前期已經投入了資金購買設備,物業只愿交主管道與小區接口這段材料費用,沒必要再給供熱公司交納二次管網費。”余經理說,好在政府出面協調,供暖公司決定暫不收取二次管網費,這才正常供上暖氣。
吉祥小區:
管網建設費太高引業主不滿
亞美小區實現了集中供暖,其他的小區情況怎樣?華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因為二次管網收費問題,引發一些小區業主的不滿,暖氣遲遲供應不上。
吉祥小區共有240住戶,之前一直采取自備燃煤鍋爐供暖。11月16日,記者在該小區看到,燃煤鍋爐正在拆除,小區新建的市政供暖管道雖然已經裝好,卻還沒有供上暖。
在小區物業辦,不少業主聚在一起,對集中供暖的事怨聲載道。“從換熱站至單體樓接入口,每平方米要收58元,樓內立管費每平方米34元,算下來費用也太大了!”業主謝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套100平方米房子,用戶家里的管網費加上二次管網費,算下來一戶得交1萬多元。“如果再加上4個月的采暖費,下來近兩萬元!這讓工薪階層怎么負擔得起?”謝先生說。
業主孫先生認為,市政供暖作為民生工程,管網建設費應該由政府出資,而不應該讓住戶買單。為解決供暖問題,他們曾多次到洛南縣政府反映情況,但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希望政府能為百姓著想,積極與供熱公司協調,合理收費,盡快讓大家通上暖氣。
書苑花園小區:
物業打50萬元采暖費欠條
11月17日,書苑花園小區門口貼出了數張物業催促業主交納采暖費及管網費的告示。在小區物業處,不時有業主跑來反映家里的暖氣管還是涼的,溫度上不去。
業主孫先生家的暖氣管道摸上去只有一點點溫度,家里也感覺冷冰冰的。“我們已經交了供暖費和樓內立管費,但供熱效果一點不理想。”孫先生埋怨說,“10月份物業就在催促大家交費,考慮到洛南冬天特別冷時間特別長,我家把錢交了,可沒想到卻是這溫度。”
在小區物業門口貼著的一則通知上,列出了房屋面積和應交納的立管費,最小戶型95平方米的立管費3181元,最大戶型149.82平方米的房子對應交納立管費5011元。記者感到納悶,為何只公布了立管費,未見二次管網建設費?
“供熱公司本來要將二次管網費和立管費以及采暖費交齊了才給供暖,聽說政府出面協調后,二次管網建設費暫緩交納。”小區物業經理張新林告訴華商報記者,書苑花園小區共272戶,經他們再三催促,有140戶交了采暖費,157戶交了樓內立管費。據統計,小區已經給洛南縣中田永恒供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田公司)交了29萬元采暖費,60萬元樓內立管費。張經理說,由于業主一次性交納管網費不太現實,中田公司提出可分期還款,業主可將每平方米58元的二次管網費分4年交清,由政府貼息。因此他們給供暖公司打了一張50萬元的采暖費欠條,終于暫時解決了供暖問題。
爭議焦點—— 收取二次管網費是否涉嫌違規
經華商報記者走訪發現,洛南縣城集中供暖目前主要有三大焦點問題,一是因收費過高,業主不同意交納管網費,通不上市政供暖。二是一些老舊小區管網還沒開始或者正在建設,集中供暖要推遲時日。三是不少小區空置率較高,業主交費比例達不到50%,個別交了費的業主依舊享受不到暖氣。
供暖面積計劃55萬至60萬平方米
真正實現不足30萬平方米
據了解,今年洛南縣城區集中供暖面積計劃為55萬至60萬平方米,但目前供暖季已開始一周時間,全縣真正實現集中供暖的小區只有13個,供暖面積不足30萬平方米。“問題主要出在了二次管網收費上了。”負責洛南縣集中供暖的中田公司負責人姚輝表示,除了取暖基礎運轉費居民和開發商不愿繳納之外,二次管網費也是大家爭議的焦點。
今年9月份,洛南縣城區集中供熱項目管理處發出公告,一級換熱站至單體建設熱力入口(不含樓內)由用戶投資,中田公司施工每平方米按照48元或58元收費。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居民普遍詬病。10月份,洛南縣政府為此專門又發了一份通告,重點就收費情況進行了說明。《情況說明》中稱,熱源站和主管網由供熱公司負責投資建設,換熱站至單體樓下熱力入口(不含樓內)的二次管網建設,由用戶投資,供熱公司施工,按58元每平方米收費,產權歸用戶。對已建成的換熱站至單體樓下熱力入口的二次管網,由供熱公司檢驗改造合格后,按48元每平方米收費,產權歸用戶。目前,政府支付中田永恒能源公司5000萬元,用于政府直屬單位的二次管網和樓內立管建設。
華商報記者注意到,這份說明還特意列舉了西安豐登南路和基聽城小區的供熱項目收費情況,與洛南縣城收費做了對比。《說明》稱盡管洛南城區存在住宅集中度低,用戶少,低層多,高層少,市政道路較窄,施工難度大等現實情況,但是縣政府會盡最大努力對供暖進行補貼、支持,洛南供熱的居民、企業收費標準低于西安的收費標準。
向用戶收二次管網費
收費依據從何而來成問題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這份說明發出后不僅沒有消除公眾的質疑,有人甚至拿出陜西省物價局(陜價商發【2017】111號)文件關于明確管網建設收費政策的規定,提出洛南縣政府沒有執行最新政策,涉嫌違規收費。華商報記者查閱了這份文件,其中規定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項目建筑紅線范圍內的供氣供熱管網設施,由項目投資建設主體,按照基本建設程序組織實施并承擔費用,其中屬于新建商品房的,建設費用納入房價,不得在房價外另行向用戶收取,屬于老舊小區改造的,按照“受益者付費”原則公平分攤。根據文件精神,屬于老舊小區改造的,按照“受益者付費”原則公平分攤,二次管網費應由受益用戶按面積分攤。洛南縣以58元、48元每平方米向用戶收費的標準收費依據從何而來,確實成了問題。
“此前洛南縣政府與中田公司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上,明確提出了二次管網以58元、48元每平方米向用戶收費,我們作為政策執行者嚴格執行縣政府政策。”洛南縣城管局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這樣回答。他還提到洛南縣城集中供熱項目是一項民生工程,政府在財力緊張的情況實施這個項目,作為市民應該積極支持。記者追問:政府在與企業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上明確由公眾按面積支付這部分費用,是不是屬于政府定價行為?該負責人表示自己不便做出評價。
“如果按照縣政府文件精神收費,嚴格來說有違政策,屬于亂收費。”洛南縣物價檢查所所長楊洛軍在對待記者上述疑問時態度明確,他說,他們曾就此問題向縣政府做過匯過,但因為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實際發生一起收費行為,因而物價部門沒有介入。楊洛軍說,根據反壟斷法相關規定,政府不能定價。中田公司收費價格不應當在政府與其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上體現,“政府是在盡最大努力為民辦事,可能在簽訂合作備忘錄時沒有吃透政策精神吧。”
解決之道—— 居民承擔成本費用 政府“補差”
在政府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為何要實施集中供熱項目,這個項目又將會給民眾帶來哪些福利呢?洛南縣城區集中供熱項目管理處副處長楊峰接受采訪時說,洛南氣候寒冷,冬季比西安、商洛平均低2至3℃,從環保需要和供暖效果上來說,迫切需要實施城區集中供熱工程。
楊峰介紹,2015年洛南縣政府就有實現集中供熱的意向,當時委托發改部門掛網招商。2016年縣人代會上,政府又將供熱工程納入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之首,卻一直沒有企業報名實施。2016年,縣政府再次決定掛網招商,有13家企業報名參與,通過幾輪篩選并采取競價談判的方式,最終確定洛南縣中田永恒供熱有限公司為集中供暖中標單位。
據了解,洛南縣城集中供熱項目總投資為2.8億元,設計供熱面積350萬平方米,覆蓋面積12.5平方公里。項目于2016年7月份開工建設,累計投資1.8億元,新老城區預計今冬實現供熱。
據楊峰介紹,收費標準公布后引起公眾極大議論,在這種情況下,洛南縣政府于11月9日曾下發政府會議紀要,就去今兩年已實施和即將實施供熱的機關單位和居民小區二次管網費問題,按照“成本核算”(換熱機組+管道費用+施工費用)標準,由供熱管理處負責,中田公司配合盡快算清費用,并在改造小區公示。改造小區業主如對核算費用有異議,由供熱公司和小區業主共同聘請第三方價格評估機構進行認證。業主承擔費用已經確定,供熱公司應積極聯系小區物業進行收取。同時,按照住建局與中田供熱公司簽訂的供熱合作備忘錄中二次管網收費標準(每平方米58元或48元),算清總費用后,剔除住戶承擔費用,剩余部分暫由政府承擔。
“供熱屬于民生工程,原來中田公司和政府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上,明確二次管網費按58、48元每平方米收費,現在政府拿出了新政策,居民只需要承擔成本費用,居民應該能夠接受。”中田公司負責人姚輝說,比如某小區建筑面積為3萬平方米,管網加上施工等成本費用算下來30萬元的話,居民可能只承擔每平方米10元錢的成本費,其余差額由政府墊付。
洛南縣城管局負責人解釋稱,目前這筆賬目還正在清算,力求做到合理合法。“目前縣政府在積極協調,先保證今冬正常供暖。如果前期有多余收取管網費,清算結束后會退還居民。”這位負責人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中田公司供熱面積及每平方米58元的二次管網費用初步計算,供熱覆蓋面積12.5平方公里,供熱面積350萬平方米計算,累計總費用大概達到2億元,以此計算,政府的補貼費用將是一筆很大的數字。他末了嘆了口氣說:“政府與企業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上有明確內容,而現實財力又十分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作出讓步實屬不易。” 華商報記者 陳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