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個、122個、106個、104個……我們小區地下車庫的車位數量竟然有4個版本,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日,西安市城西人家小區業委會向華商報反映說,2016年小區更換物業公司以后,老物業一直不和業委會交接,導致業委會無法有效履職。為弄明白小區“家底”,業委會成員去規劃局申請信息公開,卻發現不僅沒弄明白,反而越來越糊涂:連地下停車場究竟有多少個車位都搞不清楚。
前期物業退出已一年多
大量資料仍未交接
該小區業委會副主任高女士介紹,業委會是2016年6月19日召開業主大會成立的,并于當年6月30日在蓮湖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做了備案。之后,小區更換了物業公司。當年9月25日,業委會與西安順合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簽訂了合同。但前期物業——陜西地源實業有限公司城西人家物業管理處,一直未按相關規定和業委會進行交接,導致業委會無法有效履職。
那么,物業交接需要移交的東西都有哪些?按照西安市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物業服務企業退出時,應向業主委員會移交竣工總平面圖,包括單體建筑、結構、設備竣工圖,配套設施、地下管網工程竣工圖等竣工驗收資料;共用設施設備清單;設施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維護保養等技術資料;物業質量保修文件和物業使用說明文件;業主名冊;承接查驗所必需的其他資料等。
西安市物管條例同時規定:物業服務企業不得損壞、隱匿、銷毀物業資料和財物。若違反相關規定,“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不報送、移交有關資料的,由區、縣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但高女士說,前期物業公司退出后只給提交了一部分電梯資料,其他的并未移交。而按照正常途徑申請使用大修基金還需要專門的軟件,否則就無法申請,這個軟件也過戶在前期物業公司處。“現在幾乎小區的每件重要事情都和移交有關。”
該小區業監委副主任張先生說,小區現在有很多問題需要處理,比如:房屋等建筑物周圍都會用磚石或混凝土鋪成保護層“散水”,防止雨水滲進地下室,但小區的房子周圍并沒有;消防設施成了擺設,因為作為消防水源的蓄水池里根本沒水;地下室和地面相接處的排氣窗蓋板,用的不是防火板,而是塑料蓋板,地下室一旦起火根本不可能阻止火勢向上蔓延。但要解決這些問題,也都需要相關的資料和圖紙。
12月20日,華商報記者在該小區院內和地下室看到,地下室一些地方確實泡在水里,而房屋“散水”確實沒有,樓體旁邊直接就是黃土。
到規劃局申請信息公開
發現和實際情況出入很大
業委會主任馬女士介紹,在沒有任何資料的情況下,業委會不得不從項目報建的源頭——西安市規劃局去申請信息公開,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自己小區的“家底”。今年5月19日,業委會正式提出信息公開申請,希望“查詢小區物業管理用房及配套辦公用房、地下車庫、幼兒園、會所所在位置及面積”。
“我們跑了很多次,6月26日西安市規劃局終于給了一份信息公開申請告知書。告知的主要內容僅有四句話:一、該項目許可時間為2004年,物業管理用房及配套辦公用房面積已包含在總平面圖公共建筑面積中;二、該項目規劃有會所及幼兒園,會所位于裙房;幼兒園獨立設置,面積為1402平方米;三、該項目總平面方案已于2004年2月16日通過消防部門審查,以消防部門在總圖中出具的意見為準;四、該項目規劃許可的停車位為122個。”
高女士說,這份信息告知只是幾百字的一頁紙,沒能解答清楚他們想要知道的東西,比如物業管理用房及配套辦公用房、會所的具體位置。相關數字也和現在的實際情況有出入,比如幼兒園面積、車位數字等,其中車位數讓人特別不解。
“我們之前到西安市城建檔案館調取過小區的竣工圖,上面標示的車位數字只有83個,而規劃局的信息告知是122個,F在,小區地下車庫所劃的地下車位是106個,但這些車位分布特別不合理,擠占了通道,有些車位根本無法停車。順合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業委會說,前段時間開發建設單位來人說,開發商擁有這些車位的產權,并出示了一張地下車位的圖紙,圖上顯示的是106個車位。來人要求順合物業把車位租用費用交給開發商。這讓我們感到特別疑惑:就這一個地下車庫,車位數怎么會有三個版本?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張先生說,他數過地下車庫的車位數,即便放得滿滿當當的,也只能放104輛,根本放不了106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