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安市臨潼區小金街辦小金村的張麗娜家境貧困,一家5口常年居住在“漏雨見天”的危房中。在臨潼區危房改造主管部門的摸排過程中,張麗娜家被確定為農村危房改造對象。“夏天告訴我們能蓋新房,政府給了5萬元補貼,剛到冬天,這房就蓋起來了。”望著如今寬敞明亮的家,張麗娜的喜悅溢于言表。
近年來,陜西省將農村危房改造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舉措,狠下繡花功夫,扎實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脫貧工程,僅2017年就幫助43100戶農民實現了“安居夢”。
為了明確幫扶對象的范圍,陜西省實施三級包抓機制,做到“省包市、市包縣、縣包鎮村戶”,構建“層層有把關”的監管體系,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對象數據實施核實。截至目前,陜西省精準認定四類農村危房改造對象14.2萬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3萬戶。“我們在貧困對象認定環節實施‘拉網式’排查,做到不落一村,不落一戶。”臨潼區住房保障局村鎮建設站站長張北京表示。
富縣張家灣鎮的李元江,是遠近聞名的鄉村包工頭,自今年在縣上接受危房改造工匠培訓以來,他帶領施工隊已累計為本村、鄰村改造危房70余戶。“這些項目都有政府給的標準指南,干起來順手,質量也有保障。”李元江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周鐵剛教授帶領團隊,為陜西省農村危房設計了修繕加固實施方案。他介紹,陜西在農村危房改造中探索了一些好做法。比如大荔縣,按照“地下整牢靠、地上捆結實、房外墻修復”的思路,工期短、投入少,既解決了群眾基本住房安全問題,又最大限度保留了農房傳統風貌。
陜西省還出臺了《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脫貧攻堅工作方案》,通過加強資金支持、推廣低成本改造、加強技術指導、用足用活政策等四項舉措,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將政策紅利向特困地區傾斜,并落地生根。
自2009年陜西被列入全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省份以來,已有290多萬貧困群眾通過危房改造住進了安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