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終目的就是要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2018年全省重點工作之一,如何實現鄉村振興,也是我省在新時代必須有效破解的難題。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楊凌示范區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方面的帶動作用,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在提出明確要求的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也為我省振興鄉村指明了具體路徑——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增強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推動農業產業興旺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離不開興旺發達的農業產業。”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趙敏娟建議,需要從深入推進農產品商標品牌戰略實施、持續加大農產品商標品牌保護力度、提升涉農企業商標品牌建設能力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陜西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打造和形成我省優勢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品牌高地,進而促進我省農業產業興旺。
省政協委員、漢中市農業局局長李應德表示,實現產業興旺,就是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注重農業發展從“量”到“質”的提升。同時,還要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催生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
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省人大代表、子洲縣電市鎮張家溝村村委會主任張旭說:“新農村建設的前提是要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發展,但絕不等于單純由政府投錢在農村搞建設,而是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考慮,全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徹底改變農村存在的問題。”
張旭表示,新農村建設不能片面采用整村移民的方式來實現村容美觀、整齊劃一,應大力推廣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對農村舊貌進行改造。張旭說:“例如,可以采取政府提供改造原材料,各戶村民投入勞動力對自家房屋院落進行改造,鼓勵農民改善自身居住環境,最終使鄉親們實現‘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潔凈能源’的目標。”
深化農村改革
盤活農村資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李應德認為,要解決城鄉發展差距問題,必須把城鄉融合起來統籌考慮,一方面要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把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吸引到城鎮就業、安家。另一方面也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把更多資源轉移到農村,提高鄉村發展水平。
趙敏娟表示,破解我省農村發展難題,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讓農村“活”起來。此外,還要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有針對性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脫貧攻堅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加強職業農民培訓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我是一名來自農村的基層代表,五年來,我省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民精神文明程度得到提高,農業產業結構更加合理。”省人大代表、銅川市耀州區石柱鎮西古莊村黨支部書記郝春俠說,“農村要發展,產業要興旺,技術和人才是關鍵。現在,農民還是缺乏技術,特別是科技方面的,所以要放寬職業農民的培訓年齡,豐富培訓內容,讓他們盡快掌握新技術、應用新知識,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記者 周明 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