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寧陜縣四畝地鎮嚴家坪村薛從軍家來說,是“甜蜜”的一年。“我一開始只有6箱蜂,在合作社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現在已經發展到33箱,2017年我家脫貧一點問題都沒有!”隆冬時節,記者來到嚴家坪村采訪,薛從軍高興地說道。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縣,從2016年以來,寧陜縣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舉措,舉全縣之力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一人掉隊。如今,像薛從軍這樣依靠發展產業走出貧困的人越來越多。
多渠道聚財助力脫貧攻堅
為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寧陜縣大力整合涉農資金,備足“脫貧糧草”。該縣將中央資金22項、省級資金38項、市級資金9項全部進行整合,金額共計1.54億元,還足額安排了配套資金1000萬元,形成了“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
在開展扶貧工作中,光有投入遠遠不夠,一定要確保扶貧資金安全到位。為此,寧陜縣出臺政策,建立了扶貧資金監管、驗收、招投標等機制。該縣在縣農商行開設“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共管賬戶”,實行“專人、專賬”管理;實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縣級財政報賬制,項目實施完成后,主管部門組織人員進行驗收,第一時間建立資金整改臺賬。2017年以來,該縣已通過寧陜縣政府網站對安排的12批92個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公示。
2017年,寧陜縣將整合的資金全部投向40個貧困村,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5595萬余元,用于產業發展9353萬余元;協調農商銀行“脫貧貸”資金1.1億元,累計發放貸款9759萬元,帶動2357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截至2017年10月,共借出互助資金1167萬元,解決了2087戶貧困戶產業發展的周轉資金。
各項惠民政策“開花結果”
2016年以來,寧陜縣以全域旅游為引領,重點抓林果、藥菌、特色養殖、有機農產品種植等主導產業,通過“黨支部+X+貧困戶”模式,探索出了產業精準扶貧的路子;金融套餐全覆蓋,實施脫貧貸款、互助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項目,探索出了金融扶貧新路子;政策兜底全覆蓋,實現了新農合、基本醫療、大病救助、臨時救助、教育資助和安全住房的全覆蓋。
為確保這些措施落實到位,寧陜不斷完善目標考評、督查問責、投入保障等機制,一項項惠民政策也相繼在寧陜大地“開花結果”。
2017年以來,寧陜縣開工建設35個集中安置小區,回購安置房源200余套,完成危房改造585戶;與山東省膠州市建立長期勞務輸出聯系,出臺了貧困戶勞務收入補貼政策,全縣貧困戶轉移就業3774人;實現15年免費教育,全縣爭取各類資助項目16類,籌集各類助學金381.2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744人次,為貧困大學生辦理貸款798人535.8萬元,保證貧困學生都能上學。同時,該縣深化醫療服務模式,全面建立和落實健康扶貧“五重保障”機制,實現了貧困人口看病就醫“一站式”服務,縣域內看病報銷比例達到95%以上,縣外住院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寧陜縣還在全省率先執行扶貧和低保“兩線合一”政策,將失去勞動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王天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