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要把西安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陜西省城巿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說,到目前為止,國家在內陸地區批準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有五個,即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但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與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有所不同,它還是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經濟區發展規劃》要建設的國際化大都市,是繼北京、上海之后國家要建設的第三個國際化大都市。
張寶通表示,西安是我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代表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主流。西安不僅是國家認定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著名古都。可以說,西安是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陜西處在亞歐大陸橋上,西安位居祖國版圖中心。亞歐大陸橋一頭連著連云港和上海,連著海上絲綢之路;一頭連著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連著陸上絲綢之路,這是陜西獨有的區位優勢。張寶通說,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把陜西打造成“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可以說找準了陜西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這個定位比新疆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福建的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要高,從而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
西安是亞歐大陸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關中是沿橋最發達的地段,以關中為依托的西安可以成為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
貫穿我們國家東中西有兩條經濟帶,一條是長江,一條是亞歐大陸橋。這兩條經濟帶的模式不同。長江經濟帶的模式是龍頭帶動,以長三角為依托的上海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亞歐大陸橋經濟帶沒有龍頭,但是有心臟。西安是沿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關中是沿橋最發達的地段,以關中為依托的西安可以成為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在亞歐合作交流上,西安的區位優勢是任何城市不可替代的。
北京、上海是全方位開放,武漢、重慶、成都在長江經濟帶上。因此,國家把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放在西安,批準在西安舉辦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在西咸新區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金融貿易區,讓陜西和西安探索內陸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的自貿試驗區新模式。西安最有條件、最有資格代表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和城市合作交流。西安市委第十三屆四次全會把西安定位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就和“一帶一路”直接對接上了。“一帶一路”重點是打造亞歐合作交流的命運共同體,把西安定位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就抓住了“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本組稿件由華商報記者 陳春平 實習生 孫可欣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