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一直有“金三銀四”之說。每到這個時節,開發商都會開倉推房,沉寂了一段時間的購房大軍也“蠢蠢欲動”。不過,今年西安樓市卻是在“缺糧”聲中開局。并且,新盤開發進一步向城市外圍延伸。
西安樓市熱銷背后,部分項目還未放量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關注樓市的人聽到了這樣的說法:開盤量跟不上、房源供不應求……這才剛剛開春,西安樓市就已陷入了“缺糧”的境地?
“我們一期的房子已經賣完了。”上周三在長安區子午大道附近一處樓盤,置業顧問告訴來看房的華商報記者,可以先了解二期房源,不過預售證沒下來,暫不對外銷售。對于記者提出的某房地產網站兩天前顯示的“一期房源正在清盤”的消息,這位置業顧問表示,“網上房源信息更新慢,不準確。”隨后,在距離該售樓部不遠的另一樓盤,記者同樣得到了“只接受前期咨詢”的答復,這里對外銷售的房源目前只有商業部分。
灞柳一路附近某樓盤,周邊環境略顯偏遠,上周四售樓部里的看房人卻是不斷。這里的置業顧問表示,目前主推三室和四室兩種戶型,想買的話需要先看購房資格,“我們樓盤定價不高,所以不擔心買房者比較。”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距離藍田地界也就約5公里。
南三環外一個住宅項目,上周四當天中午吃飯時間,也有不少訪客。據銷售人員介紹,新推房源還未取得預售資格,想買的話可以先去查征信,把資料備齊才能參加選房,至于能不能選上,“不敢保證。”
“缺房”的另一種表現是:“日光盤”重現江湖。3月上半月,西安新盤銷售率前所未有。據克而瑞機構統計,本月發出的21張預售證,帶來2316套住宅。半個月過去,這些房源的銷售率接近90%,更有項目因為推售房源較少、周圍競品不足,開盤當天就已經售罄。
對此,克而瑞西安機構總經理朱郁表示,近期去化率驟增和開盤量不高有關。春節以后,受開發進度、價格審核等多重因素影響,不少樓盤遲遲未拿到預售證,開盤時間延后,導致市場供應落差。購房需求的集中爆發,又造成了進入交易環節的房源被迅速消化。
有行業人士介紹,此前冬季治霾對一些樓盤的施工進度也造成影響。當然,每到市場預期走高時,惜售現象都會出現。現在監管收緊,個別樓盤干脆延緩開發進度來炒作預期。
房產派單員仍然常見,開發商暗自較勁加緊蓄客
“位于高陵的樓盤,您考慮嗎?”賈先生在上周又接到推銷電話,他不免疑惑,聽說現在買房不是都得托關系嗎?怎么還有電話推銷的?他一再核實是公寓還是住宅,對方肯定地回答是住宅。賈先生說,去年開始,電話推銷住宅的現象就很少了,即便是有賣房的,基本上也都是公寓、商鋪,最近不知怎么房產派單員又多了起來。
在本地一家房企負責營銷的侯先生解釋說,郊區新盤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只會越發激烈。此前已進行價格公示的項目有些沒拿證,而后續的房價公示也在加緊步伐。預計后續新批預售量還會繼續上升,開盤數也會有所增加,所以不少項目需要早做準備來鎖定客戶。
事實上,市場熱銷的背后,開發商的搶客大戰并未松勁。華商報記者注意到,開頭提到的長安區那家“二期待售”樓盤,戶外廣告早就在10公里外的高新區出街了。另外,在灞柳路、太華路等區域售樓部集中地帶,以及西安城區的一些地鐵站口,發宣傳單的房產派單員并不少見。當看房人從售樓部里走出來時,很容易遭遇促銷人員的熱情圍堵。
朱郁認為,暗自加緊蓄客反映出房企搶預期的心態。沒有永遠火爆的市場,只有準備充分的產品才能打動購房者。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價格是關鍵,如果自身品牌、產品定位難以支撐的話,那么銷售不暢也是正常的市場反應。
今年以來,雖然有不少樓盤的銷售業績飄紅,甚至已不再用區域和地段論英雄。但是,據美城機構監測:浐灞、西咸和長安等地仍然出現了個別項目開盤銷售不理想的情形。甚至有個案在開盤后的去化率不足20%。這其中,既有前期快速提價以后,產品難以支撐溢價,也有前期蓄水不足、驟然推貨而導致滯銷的情形。
新樓盤從城區走向郊區,三環外低價房源減少
上個月,西安新建商品住宅上市供應計劃公布,房源總計225509套,面積約2697萬㎡。從計劃看,供應量十分龐大。其中,除了老盤推新的房源占據核心地段,包括融創、碧桂園、綠地、綠城、陽光城等地產大鱷組成的供貨主力,新項目多分布在三環以外的區域。
事實上,這也反映出近兩年土拍市場逐漸外擴的趨勢。在2017年,西安區域土地成交分為兩個梯隊,一是曲江、高陵和臨潼;二是港務區、灃東和浐灞。今年商品房市場的主要供應也不出意外來自這些地方。從20強房企在西安的布局來看,除過曲江、高新、經開和浐灞等發展相對成熟的環城區域,開發觸角正不斷向長安、臨潼、西咸,甚至高陵、鄠邑和藍田等外圍市場延伸。最近一段時間,這些地方不但出現了樓面價超過5000元/㎡、拿地成本直追主城區的案例;還有出讓地塊因為報價超過最高限價、拍賣終止的現象發生。
地產評論人士王建紅表示,西安主城區建設多年,目前三環內的凈地已經非常少,新開發的房子只能向郊區要地。加上近兩年城市發展的利好不斷,新增人口需要居住和生活空間,城市骨架也被拉大。相對來說,遠郊區的土地成本相對低一些,整體房價更有吸引力。但是各房企拿地成本、項目定位有所不同,而且受備案等因素影響,最終定價差異較大。
此前流傳的一份西安房價地圖,就顯示出滿屏的萬元/㎡樓盤。而記者上周走訪發現,其實在城東灞橋、紡織城;城南的長安、航天;城西的西咸等地,還是有一些萬元/㎡以下的房源存在。另外,在三環以內的棚改集中區域,也存在低價“撿漏”機會。只不過,這樣的機會正在逐漸減少,不少三環外的新樓盤定價也超過萬元/㎡,并帶動周邊老盤價格走高。
去新區置業買的是未來,短期或透支預期
在豐鎬東路住了5年多的高先生,最近有了去西咸新區買房的打算。“其實現在勉強也夠住了。”他一家三口住的是一套約100㎡的大兩室,之所以又有買房打算,據他自己說,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考慮等孩子長大了能住得寬敞些;二是如果還在城區附近買的話,房價貴,實際改善不大,不如買遠點,買個預期。
與高先生一樣,不少購房人發現,他們的看房陣線已經被推到了西安三環以外。有觀點指出,西安已成為一個典型的以開發新區推動城市發展的城市。原有老城雖然配套成熟、人口密度大,但也面臨著環境擁擠、改造成本高和古城保護等現實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去新開發區買房子,除了價格的盤算,買的就是它的規劃和未來。
上周,華商報記者輾轉兩個多小時來到高陵馬家灣了解到,一處樓盤剩余房源不多,一位職業顧問介紹,西安主城區房價比較高,加上很多人不符合買房條件,但又打算在西安發展,有的是為了投資,就來馬家灣周邊買了房,這里房子均價在7000元左右,具體以實際咨詢和成交時為準。另外一個樓盤,據售樓部工作人員介紹,房子基本已售完。
有業內人士提醒,未來和現實還是有些差距的。比如,西安每次傳出地鐵線路建設或中小學規劃相關的消息,常會引來周邊樓盤的跟風宣傳,用規劃抬高身價,這是開發商常用的套路。但從規劃到最終落實存在一定的時間周期,這就給“未來”打上了不確定性。
“選擇到新區置業就得把眼光放長遠。”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所調研員夏強表示,即便是重點規劃區域或是地鐵沿線,一個新區從規劃落地到逐步成熟也需要3-5年甚至更久時間。從曲江二期、浐灞等地的樓盤經驗來看,都在發展初期出現過投資回報較差、交通和商業等配套不足的尷尬,短時間內面臨預期透支的問題。
在全國范圍內,2011年開始起持續火熱的環京(北京)樓市不能算作是一個正面案例。經過去年的僵持后,廊坊等地的新房市場降價新聞接踵而至。據媒體報道,環京樓市已經明顯降溫。目前,燕郊二手住宅單價普遍下跌1萬元,個別樓盤甚至暴跌三分之二。二手公寓住宅中,當地某代表性樓盤單價1.2萬~1.3萬元,比起4月份的高點3萬多元已經下跌了近三分之二。
“環京樓市對開發強度的容忍度較低,代表性并不強。”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不過,新區建設可以速成,但人口卻只能慢慢吸引。能夠撐起新區樓盤價值體系的交通、商業、醫療、教育等各項配套缺一不可。相對而言,與老城區距離更近的新區,中間不留白,居民生活才更容易產生無縫對接。
買賣雙方面臨博弈,買或不買切記量力而行
在市場中傳出房源緊張、新建樓盤越來越遠的大背景下,當前是否是買房的好時機呢?朱郁建議,選房心態可以更從容一些,不必恐慌。如果確屬剛需也遇到了合適的房源,那么該出手時就出手,以免價格踩空。但如果是盲目跟風的投資心態,則大可不必著急“搶房”,因為考慮到隨后還會有大量新房源推出,這部分需求的可選空間會更大一些。
嚴躍進也表示,對于購房者來說,有能力買、有資格買,還是要加快節奏。當然考慮到新區內的房源增多,選房時應盡量結合自身需要,權衡交通配套和學區等要素。同時,若是若是后續有換房需求,也要考慮到房屋轉讓的難易程度等。王建紅說,買房也是為了保值,所以要確保自己的現金流處于安全狀態。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風加杠桿,徒增壓力。
有觀點認為,目前來看,西安樓市上市房源量較少,預計三月下旬隨著批售量增加,目前樓市供應緊張的情況應會有所緩解。房源緊張是一方面,而就銀行方面來看,銀行房貸額度開年之后一點也沒有放松,多家樓盤首套房首付已上調至百分之四十,二套房變為百分之五十。所以剛需還是盡早下手購房為好。 華商報記者 黃濤 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