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至11月12日,省委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對銅川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近日,督察組向銅川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反饋。督察組認為,銅川局地環境保護監管缺失,生態破壞嚴重,2個省級保護區內有5家煤礦近10平方公里的面積與保護區重疊。
陜西省副省長陳國強出席反饋會并講話。督察組組長張會民通報督察意見。
126件群眾信訪舉報案件均已辦結 約談28人問責38人
督察組進駐期間,銅川市按照邊督邊改要求,對督察組交辦的126件群眾信訪舉報案件均已辦結并向社會公開,共責令整改9家,立案處罰10家,限產停產4家,關停取締3家,罰款21.2萬元,約談28人和55個單位,問責38人。
督察認為,近年來,銅川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發展與保護矛盾仍然突出,一些突出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部分領導習慣把環境問題歸咎于客觀原因
銅川市部分領導干部認為銅川生態環境與過去相比有很大改觀,自滿感大于緊迫感,習慣把環境問題歸咎于客觀原因。銅川市有關部門和個別縣區對中省環境保護重要文件傳達學習不夠及時、貫徹落實不夠到位。2014年以來,印臺區委常委會連續三年沒有專門研究過環境保護工作。
銅川市產業結構偏重,煤炭、水泥、火電仍是銅川主導產業,萬元GD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分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75倍和3.5倍。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水環境質量在全省排名一直靠后,地表水和重要考核斷面水質難以穩定達標。
全市40多個煤場大部分污染嚴重 規上企業煤炭消費量不降反
銅川市市縣兩級相關部門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未全面落實,環境保護部門“單打獨斗”現象比較突出,沒有形成監管合力。環境保護工作傳導層層衰減。銅川市各縣(區)均未按時建成全密閉配煤中心。全市40多個煤場大部分環境保護措施不到位,污染嚴重。
市發展改革委落實煤炭削減任務不力,規上企業煤炭消費量不降反增;市質監局未按要求開展散煤抽檢工作。《銅川市河道管理辦法》于2015年10月已廢止,市水務局未及時制訂新的河道管理政策,監管工作形成“空檔”。王益區煤炭管理局未有效履行煤場監管責任,煤場無組織排放問題突出。
2個省級保護區內有5家煤礦 近10平方公里的面積與保護區重疊
局地環境保護監管缺失,生態破壞嚴重。銅川市、印臺區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以及崔家溝煤礦在崔家溝煤礦東區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組織施工、監管不到位,項目未按治理方案實施,傾倒廢渣壓占土地資源和林地面積30.62萬平方米,并形成6個大采坑,最深采坑達52米,生態破壞嚴重。
重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管理不嚴不細。要求2014年前建成新耀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項目至督察時仍未動工;坡頭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督察時仍未動工,帶來水污染隱患;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至督察時沒有進行環境保護竣工驗收,沒有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生產廢水處理站未安裝廢水在線監測設備。
自然保護區管理仍需加強。銅川市現有2個省級保護區內有5家煤礦近10平方公里的面積與保護區重疊,均未制定退出方案。
督察強調,銅川市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扎實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對督察組移交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
陳國強:清醒認識污染防治嚴峻形勢 全面落實整改責任
督察要求,銅川市委、市政府應根據《陜西省環境保護督察巡查方案(試行)》和督察反饋意見要求,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省政府,6個月內報送整改落實情況。
副省長陳國強在講話中指出,銅川市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要以中央和省委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認真分析當前銅川市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清醒認識在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方面面臨的嚴峻形勢,聚焦重點污染領域,堅持剛性治標和系統治本并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要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全面落實整改責任。要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和產業結構調整,為關中大氣質量總體改善多做貢獻。要以河湖長制為抓手,加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和重大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建設,快速扭轉水環境嚴峻形勢。要堅持舉一反三,加快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按有關規定移交銅川市委、市政府處理。(記者 鄢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