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的西安老人曾銘,每天2次撿煙頭已1年有余,被周圍鄰居戲稱為煙頭革命中“行走的教科書”。
有人因自己撿起亂扔的垃圾 老人很高興
9日中午2時39分,外穿銀色外套、內穿白色襯衫的曾老爺子,左手拿紅色塑料桶,右手拿垃圾夾,不顧頭頂烈日,循著以往路線,目不轉睛地盯著地面,時不時撿起煙頭或垃圾,攢到一定量時,倒進路邊的垃圾桶里。
曾老爺子祖籍河北,曾上過抗美援朝戰場,來西安已50余年,自稱大半個西安人,現居住在大車家巷社區建行家屬院內。2016年12月,西安開展“煙頭革命”,愛看報愛聽新聞的老爺子,也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事。“我非常贊成市委的這項舉措。市容環境是城市的‘面子’,是第一印象。”曾老爺子說,“正巧在街上遛彎時,碰到正沿街撿煙頭的社區工作者,問他們我能撿嗎。后來,我在大車家巷社區領了這個紅桶和垃圾夾。”
曾老爺子記不清具體哪天起,他就成了一名義務撿煙頭的工作者。早午各一次,每次大約一個小時,只要不是特別極端的天氣,都不間斷。路線大致是從大車家巷到南大街到粉巷。
“最初走得更遠,后來住院之后,感覺身體有點吃不消,才縮短了。不光煙頭,紙片、煙盒 、垃圾,我看見了都撿。記不清有多少回,正準備彎腰撿時,被年輕人一把扶住,彎腰幫我撿起扔進垃圾桶。”曾老爺子說,“還有好多次,已隨地扔了煙頭或垃圾的年輕人,看到我,迅速彎下腰拾起剛被隨地亂扔的垃圾。看到這些,我特別高興。”
希望西安的市容面貌能不斷改觀
曾老爺子的女兒曾動過阻攔的念頭,但最后老爺子贏了。
“我爸耳朵、眼睛都不好,因撿垃圾在路上摔過。有次雪天摔倒后,我操心再出意外,勸他停止。沒想到老爺子生了氣、不和我說話,過了幾天才說‘對我的話不樂意’。我看他真是悶悶不樂,才轉變想法,想著只要他高興,只要他身體行,他想撿就讓她撿。”曾女士說,“他一輩子都這么無私,這么樂于奉獻。”
大車家巷社區主任王百玲說:“老爺子撿煙頭一年,不知有多少社區居民都在無形中被老人感化。我們作為社區工作者也很受感動,還曾給老人頒發獎狀,算是對老人的謝意和敬意。”
住在附近的居民張女士說:“一年多了,不論寒暑,幾乎都能見到老爺子撿煙頭的身影。最初有人曾說過老爺子也‘作秀’,現在再沒人這樣說,很多人看到老爺子老遠就打招呼。他不知讓多少人更深刻的理解了‘煙頭革命’,不知在無形中制止了多少次亂扔垃圾的行為。他是一位優秀的城市的‘美容師’。”
而附近幾條街道的保潔員,也都是老爺子的“熟人”。“真是個好人。”南大街一位道路保潔員豎著大拇指說。
曾老爺子則說:“不用給我太高的贊譽,我就是干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們西安的市容面貌有了大改觀,我希望能一直改觀。”(付啟夢 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