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2日,央視科教頻道《我愛發明》欄目報道了洋縣發明人張新明發明的車載錐桶自動收放機,節目播出后引發不小的反響。
近日,華商報記者來到洋縣,探訪了“洋縣發明第一人”張新明和他的發明。
目前,他已先后申請并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1件。
國企辭職
當起專職發明人
說起年輕時的決定,今年56歲的洋縣發明人張新明說自己從未后悔。到目前為止,他已先后申請并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1件。
1984年,高中畢業的張新明被分配到漢中漢江工具廠工作。他說,那時候企業效益好,他年輕有闖勁,年年不是先鋒就是模范,很快就取得了工程師資格。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他所在企業每況愈下。時值國家體制改革,一直想獨立創業的張新明難耐內心的沖動與期盼,2002年主動向單位遞交了辭呈。
辭職后,張新明將研發太陽能熱水器當成了第一個創業項目。他走遍多個省市調查研究,了解分析市場同類產品的結構性能,并在此基礎上優化改造,使其更美觀、穩固。發熱管仍沿用清華大學研發的專利產品,直接購買進行裝配。
創業開始,他就將企業定位為集太陽能熱水器的研發、生產、銷售與安裝售后服務為一體的一條龍式企業。
艱難創業
成立西北五省第一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
因技術力量薄弱、資金匱乏、場地受限等因素都制約著企業的發展。2004年冬天,萬事俱備的張新明急需100萬元購買設備和原材料。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湊了50多萬元。為早日投產,他等不及湊夠其余資金,就派出業務員四處打聽購買制作太陽能熱水器核心部件要用的食品級不銹鋼材料。
“我們先在報紙上打廣告求購,沒找到。后又派2名業務員在上海找了半個多月,終于找到了,但資金缺口達20萬元。這個節骨眼上,洋縣一位生意上的朋友答應給我擔保貸款20萬元,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碧崞疬@件事,他至今還對這位朋友感激不已。有了資金,他很快從上海購回4噸制作太陽能熱水器內桶用的食品級不銹鋼材料。
“當時收到的訂單很多,我已承諾客戶第二年3月底交付!睘榱巳缙谕懂a,他決定將太陽能熱水器內外膽全部采用同種規格的食品級不銹鋼材料生產。“這樣一來每臺成本增加了480元,但在西北五省我們是第一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市場很大,我改良過的產品質優價廉!崩麧欕m然少了,但贏得了客戶的信任。企業轉活,資金開始流轉,走上了良性發展道路。
酷愛發明
先后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1件
張新明酷愛發明,目前他已先后申請國家專利14件,其中11件已獲得國家授權。而他的得意之作要數歷時3年研制的“車載安全錐桶自動收放機”了。
“中國公路發展迅猛,但現代化實用性裝備缺乏,公路封閉、應急施工及交通分流工作中需要布放的安全錐桶大多靠人工投放,耗時、費力,還不精準、不安全。我想發明一種小型實用型收放設備,徹底改變這一現狀!睆埿旅鞯莱鏊l明的初衷。
據他介紹,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了路錐專用收放作業車。不過,此類產品車體大、專業性強、價格在50萬元至200萬元之間,且專車專用,車輛和收放配置連在一起,專用車報廢時配置隨之報廢。他想發明一種不挑車、不挑路、車輛和配置分置,且造價低廉的路錐收放設備。
3年前,他帶領5名員工組建研發團隊。研發場地小,自籌資金有限,信息閉塞,技術力量薄弱等困難接踵而至。為購置一套與機器匹配的微電腦控制板的控制元件,他和一名員工奔赴上海、浙江、深圳等地考察了近10天,買回安裝時才發現面板元件不符合預定要求,不得不再次外出咨詢專家。
據說介紹,這項發明要將電子元件控制系統與機械操作系統完美結合實現自動化控制,這本身就是一項創新。有時為解決一個問題,他們和他的研發團隊成員往往兵分多路跑到上海、北京、西安、深圳等地遍訪專家!3年間,累計投入研發資金近100萬元,光鋼材就試制報廢了10余噸。”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苦心研制的路錐收放設備歷經4代更新,目前已實現了車輛與機器的完美結合。布放時設備拉出車體外,完成作業后又順利收回車輛底部,一車多用,不占用車輛空間,不影響車輛從事其他用途。設備輕便靈巧,正常收放路錐效率是人工的20倍,使用的是車輛自身余電,車輛報廢后設備仍可移動到新購車輛上繼續使用,即節能環保,又解決了人工收放的不安全隱患。
面對未來的發明路,他信心滿懷地說:“發明路錐收放機雖然快花光了我全部積蓄,但我相信,這款新設備未來會擁有龐大的市場。” 華商報記者 周金柱 通訊員 張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