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展示“凈化塔”里粘滿污物的過濾網。
“凈化塔”內景。
“凈化塔”外景。
矗立在長安區的那個高60米、直徑10米的空氣“凈化塔”曾一度成為西安的“網紅”,到底這個“巨無霸”是如何除霾的?效果又如何?昨天,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首次公布凈化塔實驗階段的結果,曹軍驥研究員表示,“凈化塔”對它的中心直徑兩公里范圍內的空氣質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對PM2.5的濃度能夠降低11%到19%左右。
遠遠地看,“凈化塔”更像一個大煙囪。一腳踏進塔內,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撲面而來的風,就是這股風將臟空氣“吸”進體內進行凈化。記者看到,在塔體的三面,有不同材質的過濾網。臟空氣經過過濾網之后,通過導流塔將干凈的空氣排出。其原理和家用空氣凈化器差不多,只是“凈化塔”的能源不是電,而是太陽能,于是有了“大型太陽能城市空氣清潔綜合系統”這個“全名”,但是曹軍驥研究員還是習慣叫它‘凈化塔’,大概是因為它和64米高的大雁塔身高差不多,又能凈化空氣。
過濾系統有多大的作用呢?為了方便比對,塔體其中一面的四塊濾網沒有經過清洗除塵,于是成為“鶴立雞群”的一片,一眼望過去,十分扎眼。這四塊濾網是深咖啡色的,而其他定期清洗、反吹除塵的濾網都是淺灰色。“顏色越深,說明吸附的塵霾越多。如果不定期清洗或更換濾網,“凈化塔”將失去作用。”曹軍驥說道。
記者看到,整個塔內的地上都鋪滿了30厘米厚的鵝卵石。別小看這些鵝卵石,它們并不是來裝飾的,而是“儲熱衛士”,它們白天可以儲熱,晚間可以釋放熱量,加熱空氣,促使熱空氣對流,從而加快氣體循環過濾。
記者了解到,這臺大型太陽能城市空氣清潔綜合系統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光能及過濾技術進行空氣凈化的建筑結構。曹軍驥介紹說,從實驗結果來看,目前整個“凈化塔”可以對方圓約10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它的中心直徑兩公里范圍內的空氣質量起到一定的改善,對PM2.5的濃度能夠降低11%到19%左右。
據悉,“凈化塔”實驗項目全部數據將在年底做完。至于會不會在西安或其他城市批量設置,曹軍驥表示,將依據最終所有實驗數據的比對,以及城市規劃設計等多方面的因素決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今后不會以單一形式出現,而是更多的結合現有建筑物進行改造,將更加符合城市區域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