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琳琳
近年來,針對群眾普遍反映的人情債、宴席累等煩心事,白河縣宋家鎮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需求,將深化移風易俗作為提升鄉村文明、建設和美鄉村的關鍵抓手,巧用宣傳浸潤、實踐塑形、制度固基“三力協同”,推動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浸潤千家萬戶。
針對易反彈的“升學宴”“謝師宴”等陋習,堅持未雨綢繆。今年6月,鎮上巧妙結合新高考政策公益講座,同步開展新民風主題宣講,引導群眾自覺摒棄陳規,倡樹新風。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陣地,在太平社區開展“抵制大操大辦”主題代表議事會,集思廣益形成“強化宣教、完善村規、黨員帶頭”等10余條惠民生、接地氣的“金點子”。深入推進文化建設,常態化開展“茶旅文化節”“村歌大賽”“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活動和“除人情陋習 樹文明新風”“集體升學禮”等主題活動,在以文化人中推動移風易俗浸潤民心。今年以來,開展春茶開園活動,村歌大賽、“戲曲進鄉村”等20余場次,惠及群眾數千人。線上依托“茶香宋家”公眾號、微信群、朋友圈,常態化推送政策解讀、典型案例、新風故事。線下靈活運用主題黨日、院落會、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講。特別是創新結合“叫應幫解”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在“四訪”活動中,以“小范圍、面對面、拉家常”的溫馨方式開展新民風微宣講30余場次,讓道理講到心坎上。
以移風易俗為抓手,廣泛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四類家庭”“孝義之星”“好婆婆好媳婦”等群眾性評選活動,累計評選各類先進典型20余人,樹立可學可鑒的身邊典型,激發廣大群眾人心思進、見賢思齊,帶動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新風正氣傳得開”的生動局面。創建“漁鼓傳聲”“田間課堂”“老柴調解”等志愿服務項目,將全鎮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關鍵陣地實施資源整合,常態化開展移風易俗宣講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10余次,惠及群眾超過2000人次。各村(社區)成立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群眾認可的老黨員、老教師、新鄉賢等為骨干成員的紅白理事會,規范紅白事操辦行為,事前上門宣傳引導,事中主動幫助服務,勸阻制止人情攀比、薄養厚葬、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正之風,引導全村轉觀念、除陋習、樹新風,連年來各村(社區)集體舉辦升學禮20余場次。
將新民風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推動黨員干部帶頭推進移風易俗、節儉養德、抵制陋習,以“黨風帶政風、政風促民風”,形成全員參與的共治格局。強化部門協同,鎮市場監管所定期深入轄區內農家樂、餐館等重點場所,加大教育排查整治力度;鎮紀委嚴查黨員干部違規大操大辦生日宴、升學宴等行為,對頂風違規形成有力震懾,從源頭上有效遏制陳規陋習滋生土壤。各村(社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完善《村規民約》,用“約定俗成”和村民自治規范日常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引導群眾,強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使文明新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從“人情負擔”到“文明減負”,從“陳規陋習”到“新風撲面”,如今的宋家鎮,群眾負擔逐步減輕,文明觀念漸入人心,治理效能得到優化,一幅產業強、環境美、民風淳、治理優、百姓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