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漢濱一片收獲的景象。
時下,正是黃花菜成熟采摘的季節。一走進漢濱區西坡村鄉情專業種植黃花菜種植基地,一株株黃花,正舒展著碧綠長葉,迎著風兒輕輕搖曳。西坡村貧困戶羅發星高興地說,“我們每天5點起床開始摘,一天能摘一百三四十斤,收入一天一兩百塊錢。”
今年以來,漢濱區結合區域優勢,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在著力發展長遠為主導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了一批立竿見影的“短、平、快”項目,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短平快”產業見效快
盛夏里的早陽鎮,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烤煙、魔芋、玉米等農作物把山村“染得”綠油油一片。在海拔800多米的高躍村9組,貧困戶唐自田正和妻子忙著向烤爐里架煙,這已是他們烘烤的第三爐煙了,盡管額頭上掛滿汗珠,但他們的心里卻像吃了蜜一樣甜,因為26畝烤煙將會為他們創造出十萬多元的收入。
“今年的烤煙總體都不錯,如果后期沒有災害性天氣發生,一畝烤煙至少能收入4000多元,唐自田他們家4口人,今年脫貧應該非常輕松。”正在高躍村指導煙農采收、烘烤煙葉的煙站負責人介紹道。在早陽鎮,像唐自田一樣種煙收入占家庭經營現金收入70%以上的貧困戶還有很多,他們正憑借勤勞的雙手,向貧困宣戰。
在茨溝鎮紅巖食用菌種植基地,菇香彌漫,密密麻麻捆扎結實、排放整齊的菌包上長滿了一朵朵表面光潔、細嫩、厚實的香菇。基地的工人們正忙著采摘。
據園區負責人陳國軍介紹,該公司在景家社區投資食用菌項目,總投資400余萬元,建設食用菌大棚300個。目前,建成培訓室、廠房300余平方米,建成標準化食用菌大棚120個,發展食用菌60萬袋,共有80戶貧困戶入園接受經營實訓。預計2018年園區可實現產值600萬元,戶均可增收2萬元。同時,輻射帶動本鎮營盤埡等5個貧困村發展食用菌60萬袋。食用菌種植成為茨溝鎮景家村脫貧攻堅的“新法寶”。
年初伊始,為了讓老百姓在短期增收致富,該區按照“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一年內能實現增收”的“短、平、快”原則,帶動群眾大力發展黃花、魔芋、烤煙、食用菌等一大批“短、平、快”項目,促進老百姓的快速增收。
“訂單農業”增收有保障
一片片火紅的辣椒 ,讓群眾增收有了保障。
這幾天,在譚壩鎮2000多畝的特色辣椒地里,村民們都忙著采摘裝箱,盡管天氣酷熱難當,大家卻干得熱火朝天。被合作社雇傭的貧困戶張寶元算了一筆賬,今年光這一項收入自己就可多賺千余元。
為了讓群眾發展產業,解決銷售難的問題。漢濱區積極引入農業訂單模式,打消群眾的顧慮,通過 “先找市場后生產”的產銷模式,幫助農業生產者對接大市場,解決他們對于銷路的后顧之憂。
今年來,漢濱區大力發展以辣椒為主的高山露地蔬菜產業,并與安康城東、寶豐農貿綜合市場以及重慶、貴州等地的經銷商簽訂了收購合同。今年種植的2萬畝辣椒陸續進入采收季,預計總產量超過5萬噸。
今年全區種植高山露地辣椒2萬畝,覆蓋17個鎮辦37個村,其中當年脫貧村19個,深度貧困村15個,帶動貧困群眾2733戶9290人,預計總產量超過5萬噸,產值1億元,實現戶均增收萬元以上。外地客商蔣清橋高興地說“訂單農業不僅讓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得到了保證,也為企業降低了因農業生產周期長帶來的遠期價格風險。”
“小眾產業”致富有門路
在紫荊鎮荊河村藥材種植基地,只見田野里的白芨成壟成行,青蔥的葉片密密匝匝,長勢正旺。植大戶熊長成說。“現在總共種植的白芨畝份現在有70來畝,重樓有2畝,帶動貧困戶有34戶”。
紫荊鎮副鎮長趙峰說,我們引導貧困戶通過種植中藥材、油葵、金銀花等特色種植和蜜蜂等特色養殖,組建專業合作社,免費給貧困戶提供種子、技術和指導,按市場保底價收購,解決銷售渠道,讓貧困戶增收有門路。
瀛湖鎮山野老農蜂業合作社有中華蜜蜂養殖基地15個,涉及漢濱區境內15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戶200余戶,養殖中華蜜蜂3000群,合作社通過基地+貧困戶托管代養模式,對缺乏養蜂基本條件、養殖技術不高的貧困戶,采用托管代養形式交予合作社統一管理蜂群,按照年終15%分紅,讓貧困戶每年每箱保底分紅600元。截止目前,山野老農蜂業合作先后在瀛湖鎮郭家河村、陽坡村、學坊村、新興村、東坡村、響水溝村、陽坡村各發展中蜂養殖100群以上,通過勞務就業、訂單收購和股份合作等幫扶措施,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小眾產業不僅能夠優化產業整體布局,同時,也讓實現了一家一戶小農生產向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現代農業生產方向轉變,促進區域農業產業多元化、多樣性發展。
“產業興,群眾富。”一直以來,漢濱區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主渠道,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以市場需求為著力點,找準產業發展突破口,確定發展烤煙、中藥材、食用菌、光伏發電以及蜜蜂養殖、水產養殖等產業作為群眾增收的“短平快”產業,以短養長,集中火力抓產業發展。截止目前,全區發展食用菌100萬袋,黃花菜2230畝,烤煙5780畝,中藥材10000畝,養蜂18000箱,有力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路,實現了貧困村產業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