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2000年,剛從安康工業學校畢業年僅21歲的朱懷杰,被分配到了安康世紀恒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公司的一員,同事都稱他為“小朱”。2019年, 40歲的朱懷杰已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負責該集團公司旗下幾大經濟命脈子公司:建筑工程公司、漢濱區殯葬服務公司、綠源供水有限公司。
從普通員工到副總經理,朱懷杰整整用了20年。這20年里,不是一個簡單的身份改變,而是一個農村貧困孩子用奮斗改寫了命運,是一個年輕人用奮斗詮釋青春,用夢想點燃人生的一部現實版的奮斗史。
曾同時擔任三個子公司的經理
今年40歲的朱懷杰中等個頭,黝黑的臉龐,說起話來臉上滿是笑意,目光中卻是堅韌果敢。
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是:“始終扎根基層,奮戰在項目建設最前沿。二十年如一日,從一名普通技術員一步步成長為集團副總,工作閱歷豐富、能力突出、業績顯赫。”
事實上,這樣的評價,也印證了朱懷杰的成長之路:勤奮學習,踏實苦干,甘于奉獻。
1979年出生的朱懷杰家住平利縣八仙鎮金雞村二組,家中排行老四。因為家境貧寒再加上人口眾多,為填飽肚子,父母在一畝三分地里早出晚歸,日夜操勞。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朱懷杰自小就特別懂事,暗下決心,長大一定要通過自己的能力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2002年,朱懷杰從安康工業學校畢業后,因專業對口,分配到了安康世紀恒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作。
“可以吃飽飯了!”朱懷杰至今記得自己第一天到公司上班的興奮:“那時候上學,因為沒錢,又正是長身體的年紀,飯量大,經常吃不飽。到單位后,有食堂,不操心肚子的問題了。更高興的是,自己能掙錢養家了。”
能掙錢養家了,朱懷杰體味到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他同時意識到,只有企業好,個人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個人與企業是一個共同體。作為企業的一員,就應該為它的生存發展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企業的興旺發達添磚加瓦,為企業的做大做強添錦增輝。
意識到這一點,在工作中,他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在生產一線,面對困難,他迎難而上;面對責任,他敬業擔當;面對沖突,他舍小家為大家,在青春的記錄冊上寫下了最美的奮進篇章。
為了弄明白一些知識,他虛心向老師傅請教,不懂就問,一遍不懂兩遍,兩遍不懂三遍……直到完全明白為止。他憑著這股鉆勁、韌勁,很快就熟悉掌握了許多業務要領,并擔當了主力。
朱懷杰的吃苦耐勞,勤學能干很快得到公司的重用。2006年,他被任命為白河縣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經理。2008年,再被任命為漢陰縣污水治理有限公司經理、漢陰縣垃圾處理有限公司經理。
“同時擔任三個公司的經理,又在不同的地方,整天就是兩邊跑。在此期間,工作非常出色,沒有發生一起水質不安全的問題。”
因工作出色,2014年,朱懷杰調回安康世紀恒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任副總,全面負責世紀恒天建設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分管漢濱區殯葬服務公司、綠源供水有限公司工作。
安康世紀恒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康縣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屬國有改制企業,有中級以上各類專業技術職稱管理人員189人。旗下建筑工程公司、漢濱區殯葬服務公司、綠源供水有限公司是其核心經濟命脈。公司把三個核心經濟命脈交由朱懷杰打理,足見對他能力的肯定和信任。
朱懷杰沒有辜負公司的信任,他用成績再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近幾年來,在他的帶領下,三個公司得到長足發展,收入逐年攀升,從2016年至今2018年,共上繳稅收16596875.65元,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1000余人次。
“愛學習”是公司上下對朱懷杰的又一個評價。這也是他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朱懷杰承認,“因為是中專畢業的,學識基礎差,必須與時俱進抓學習,這樣才能走在時代前沿。我每年個人要花費10多萬元去學習。”作為企業管理者,他學習先進管理知識,遠赴北京去上北大開設的“北大商學院”,去上海上“總裁班”,學國學,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正是堅持不懈的學習,他做到了思想和行動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同步、與發展同步。
用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安康世紀恒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雖然早在1999年改制,2006年再次深化內部改革,但仍不徹底。一些不合時宜的制度阻礙了公司的發展,另有一些制度尚不健全。
在朱懷杰看來,制度建設有助于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經營效益的提升,只有不斷創新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各項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推動企業快速發展。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經過調研,結合公司實情,他開始著手修編各項規章制度,并整理修定成《安康世紀恒天建設集團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全面推行現代企業管理,實施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打破了‘吃大鍋飯’的格局,也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阻力很大。”朱懷杰說,雖然壓力很大,但打造一個公平、公正的企業環境,是大勢所趨是眾望所歸。因此,制度一旦推行,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員工活力很快被激發。在制度的推動下,公司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工作放在企業發展的突出地位,通過理念創新帶動科技創新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漢濱區殯葬服務公司的籌建及運營正是如此。
2014年6月,漢濱區根據發展需要,決定殯儀館遷址。集團公司中標后,要求6個月完成遷址和建成。
殯儀館遷址,不僅是市、區重點項目,更切實涉及搬等民生問題,再加上時間緊,任務重,集團公司任命朱懷杰為漢濱區殯葬服務公司經理,全面籌建此項工作。
“那段時間白天在各單位協調,晚上跑工地督促進度,24小時趕工,終于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朱懷杰說,雖然壓力巨大,但公司堅持科學化發展理念,把環保放在第一位,“當時就沒想著省錢,所有的設備都是先進環保型的。如果當時不堅持,現在環保這樣嚴,公司可能剛運營不久就面臨更換設備。”
工程總投資1.1億元,占地150畝,總建筑面積16600多平方米,按國家二級殯儀館標準、園林式格局規劃設計,設遺體處置區、火化區等十大功能區,可為廣大群眾在辦理喪葬事宜中提供吃、住、行等一條龍服務。在朱懷杰的帶領下,整個項目建設沒有發生一起不安全事件,并于當年10月份正式對外運營。
用創新精神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朱懷杰一直秉承的理念。他強化質量意識、弘揚工匠精神,對公司所承建的工程施工情況,總是第一時間深入生產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推行的用制度來管人管事,不僅有效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公司近五年來沒有一起安全事故發生,推動了企業實現了更快更好的發展。他先后主持施工了一大批省、市、區重點工程,施工過的工程多次被評為“市級文明工地”;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企業經理”。
以企為家舍小家顧大家
“這些年,每多一項榮譽,每多一次職務的變化,我都深深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也更大了。”
朱懷杰坦承,作為一名管理人員,自己不僅屬于家庭,還屬于企業這個大家庭。但既然選擇了施工單位,就得時刻有犧牲個人利益的準備。“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因為工作,我常常顧及不到自己的家庭,是她默默地承擔起了帶孩子,照顧老人的全部事務,而且在工作上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持。”
朱懷杰說起家人很內疚,“孩子都9歲了在學校上學,自己很少送過,都以為我在縣上工作,沒在安康。平時也極小有時間陪伴他。”
雖然家里照顧不上,但公司的大小事,朱懷杰必是親歷親為,他覺得作為一名管理者,必須要率先垂范,“我們管理一個項目,僅靠哪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唯有依靠大家,發動大家,團結大家,才能干好項目。項目領者導率先垂范的作用尤為重要。”遇到急、險情況,沖在前面,把損失降到最低,管理者必須這么做。
2015年,公司承建恒月花園建設項目,他以身作則,深入現場,每天加班到深夜12點,堅持每天召開碰頭會,留守加班。所建項目成為集團公司樹起了一個“窗口”和“標桿”。
經過多年努力和打拼,朱懷杰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滿足,從而止步不前。他開始邁向另一條道路:開始置身于社會的福利事業。
“窮不忘跟,富不忘本”是朱懷杰一直以來秉承的人生信條。多年來,朱懷杰力所能及地幫助著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他積極參與扶貧,優先錄用家庭貧困勞動力。他捐款捐物,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他的倡議下,公司每年拿出40萬元作為貧困職工家庭的救助金。2017年,公司一次性向漢濱公安捐款30萬元,作為漢濱因公受傷警察的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