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龍春來
坐落在美麗黃洋河源頭的財梁社區地處縣河鎮西南部,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47戶1531人,貧困發生率達52.2%,是漢濱區4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自區委組織部定點幫扶以來,六年間,該社區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提升、綠化美化工程實現全覆蓋;通過異地置業、產業引導、互助協會投入“三變”資金,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以財梁茶葉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建成高山無公害露天蔬菜、香米養蝦兩大產業基地,有效帶動產業蓬勃發展;中心社區毛絨玩具社區工廠即將建成投用,基本實現了“社區有脫貧產業、每戶有增收門路”,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623元,累計脫貧130戶444人,2019年度擬脫貧退出317戶1078人。
區委組織部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成立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任組長,部務委員為副組長,各股室、部屬各單位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選派3名政治強、素質高、有經驗的后備干部為駐村工作隊員常年駐村;將財梁社區劃為6大片區落實6名科級干部及34名干部分別包抓1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個片區明確一名業務指導及工作聯絡員;領導小組下設項目推進組、信訪矛盾排查組、工作作風督查組,合力推進、全力保障脫貧攻堅工作;出臺“加強包聯幫扶工作及責任追究的實施意見”,建立定點幫扶月例會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查找問題短板,會商推進舉措,全力確保脫貧攻堅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同時,區委組織部在村“兩委”換屆中,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及兩委成員。指導社區黨支部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紅色旗幟引領綠色發展”的思路,嚴格規范“三會一課”,常態化開展“兩學一做”,堅持每月5號組織黨員、“四支隊伍”成員、群眾代表觀看遠程教育,每月20號組織全村黨員及“四支隊伍”干部集體學習。組織70名黨員認真開展承諾踐諾活動,實行紅黃榜積分制管理,形成黨員帶頭致富、帶動致富的良好局面。 先后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名,表彰優秀共產黨員6名,產業標兵35名,推動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六年來,區委組織部積極協調相關項目和配套資金,實施路、水、橋、電、房大突破,不斷夯實脫貧基礎。先后爭取項目資金1241.2萬元硬化村級道路12條23.5公里;新建人飲工程5處,水窖9口,河堤1.5公里;實施農電網改造7.2公里,投資150萬元新建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000平方米;投資3300萬元建設社區安置點13棟396套,社區群眾出行、用水、用電、住房等基礎條件顯著提升;累計投入社區“三變”資金324萬元,其中異地置業投入224萬元,產業引導投入50萬元,互助協會投入50萬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9.6萬元,貧困戶戶均分紅222.1元。
此外,區委組織部還大力發展增收致富的現代生態農業,先后引導注冊成立“安康綠盼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安康半山居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安康富鐃居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互助資金協會組織1個,勞務公司1個。目前,社區共發展經營主體7個,累計帶動貧困戶180余戶600人。引進側柏、柿樹、龍井茶、八月札等特色林果,擴大園區規模,推動穩定長效產業不斷壯大。引導發展高山蔬菜等低桿經濟作物,組織綠盼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小尖椒訂單種植,并對現有1000畝老茶園進行改造提升,加強1069畝拐棗、500畝金銀花、萬株陜茶一號茶苗、2.2萬株拐棗管護和補植補栽。
六年來,累計協調資金463.5萬元,用于種養殖產業扶持、‘七一’表彰獎勵、新民風建設等活動,協調爭取現代農業園區、高山露地蔬菜、光伏電站等項目8個,總投資700余萬元,切實讓干群關系“心貼心”,讓包聯工作“實打實”,讓幫扶效果“百分百”。
針對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和信訪矛盾問題突出的實際,區委組織部啟動實施了以“我為財梁建設講好話、我為財梁脫貧帶好頭、我為財梁發展添光彩”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協調成立“互助資金協會組織”和“愛心超市”, 先后投資10000元購買愛心物品,組織積分4740分,兌換270分。并組織“四支隊伍”和部機關幫扶干部實施“大宣講、大走訪、大化解、大提升”系列活動。
六年來,幫扶干部入戶幫扶在5000余人次,召開各類會議83場次,化解各類矛盾糾紛90余件,社情民風不斷好轉。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張新春、崔順俊等返鄉回流,其中,張新春個人出資牽頭組建安康南山志愿者服務中心,吸引省內外70余名愛心人士落戶財梁,參與社區建設與發展服務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