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承喜 胡智賢
讓干部沉下去,與農民認親結友,想辦法謀出路,察民情聽民意,跑項目抓產業。兩年來,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在幫扶漢濱區早陽鎮左灣村脫貧攻堅中,用“力度”詮釋“擔當”,精準施策真扶貧。在他們的幫扶下,左灣村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致富產業蓬勃興起,貧困群眾精氣神足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基礎之變:從“羊腸小道”到“四通八達”
左灣村深居大山,溝壑縱橫。全村21個村民小組共335戶117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22戶408人。因交通不便、山高路遠、信息閉塞,該村成了偏僻落后的貧困村。
2019年初夏,在左灣村放眼望去,條條通組水泥路從山腳下盤旋到山頂,灌溉用水窖星羅棋布在山頭地邊,自來水送入家家戶戶。新建的村委會活動室、標準化衛生院、老年幸福院等窗明幾凈,功能完善。一道道新村景觀映入眼簾。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爛泥路,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出行很不便。”談及以前的鄉村土路,11組村民惠全國深有感觸。左灣村大部分土地在山上,村民也住在山上,勞作全靠肩挑背扛,F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產業路修到田間地頭,農用車直接開到地邊,種植烤煙、魔芋等省去了很多力氣。
對李俊雨一家來說,最大的“獲得感”就是家里通了自來水。“原來挑水吃,遇上下雨天很不方便,F在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自來水。”老李一臉滿足地說。兩年來,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共協調爭取各類項目資金1600余萬元,該局直接投入各類資金87.2萬元,完成硬化通組路12.9公里,新修產業路6.2公里;完成河堤治理工程180米;安裝便民路燈42盞;建成人畜安全飲水11處,水窖30口;發展烤煙種植800畝,魔芋300畝;完成共進九年制學校教學樓外墻、樓道修繕工程,捐贈學生校服225套,住宿生4件套50套;建成標準化村活動室300余平方米,標準化衛生室65平方米,村活動場地400平方米;幫扶貧困戶完成危房改造18戶,分散建房11戶。基礎設施建設、“兩房建設”等重點建設工程全部竣工驗收,為實現左灣村戶脫貧、村退出打下了堅實基礎。
產業之變:從“輸血”到“造血”
有了完善基礎設施作為脫貧基石,接下來就該解決如何脫貧這一難題。
一沒資金,二沒技術,三沒銷路,怎樣幫助農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激發村民發展產業的動力?經多方考察,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針對左灣村平地少、坡地多、山林資源豐富的現狀,把目光盯到魔芋和烤煙產業上,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調動多方力量,解決了這一難題。
村上出土地,個體投資者出資金,該局配套出臺獎補資金并提供技術支持。采取“黨支部+烤煙大戶+貧困戶”模式,組織建立了黨員干部帶頭,烤煙大戶包聯貧困戶機制,全村種植烤煙800余畝,帶動貧困戶32戶實現增收。采取“黨支部+公司+貧困戶”模式,引進陜西省悠源魔芋富硒食品公司,投資20萬元建成左灣村林下魔芋種植試驗示范園30畝,帶動全村發展魔芋300余畝,其中帶動貧困戶56戶,實現戶均分紅538.2元。發揮部門優勢招商引資,投資100萬元興建左灣村100千瓦光伏扶貧發電站,完善項目后續申報,爭取國家政策性補助資金,實現盈利分紅。采取以獎代補形式,鼓勵村民根據各家實際發展產業,陸續出現了黃花種植、中藥材采摘、蜂蜜養殖等20余種特色產業。
如今的左灣村,烤煙地一壟壟綠油油的煙葉肥厚寬大,魔芋地一叢叢魔芋苗長勢喜人,核桃園一顆顆核桃擠滿枝頭,左灣村產業發展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生機勃勃。
民風之變:從“要我富”到“我要富”
扶貧要扶志,只有思想“脫貧”了,脫貧攻堅工作才會取得實效。為此,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駐村工作隊通過講政策、談形勢、明道理,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同時通過評選道德模范、自強標兵、創業能手,用先進典型激勵引導貧困戶轉變“等靠要”思想,樹立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信心。
趙啟成是左灣村身殘志堅遠近聞名的貧困戶,28歲在新疆煤窯井下作業發生事故,導致右手被壓斷,肋骨斷裂。他不甘落后,2016年在鎮村和親朋的幫助下開始創業。請人拉磚、拉沙、運水泥,又請了兩個小工,自己和妻子建起了80多平方米的養豬場。2017年出欄20頭,一年掙了3萬余元。2018年他交了7500元錢,如愿以償在共進社區分到62平方米的安置房,趙啟成十分高興,貧困戶的帽子就要摘掉了。
幫扶工作以來,市招商和經濟合作局20名干部結對交友幫扶貧困戶40戶,開展春季產業發展幫扶、夏季生活慰問、秋季大走訪、冬季談心走親戚等形式,定期到幫扶對象家中走訪,用實際行動感化貧困戶,促進脫貧先立志。多次開展“自強標兵”“創業能手”評選、道德模范評議、貧困大學新生獎勵資助等扶貧扶志活動。積極開展新民風建設活動,幫助村上修訂完善“一約四會”及相關規章制度。精心組織開展“扶貧扶志扶智”惠民演出活動4場次,幫助村民提高文明素養,宣傳黨的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