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蔡俊波)8月12日一大清早,一群群眾就舉著一面錦旗把建民街道司法所服務大廳填得滿滿的,你一句感謝,他一句贊美,吸引了不少周邊路人駐足觀望。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引起群眾這么好的贊譽呢?
原來,在今年7月29日,建民街道黃溝社區的濱江公館業主與濱江公館開發商因為停車費用問題引發矛盾,多輛私家車封堵小區進出口道路,造成小區業主無法正常進出。建民街道司法所接到群眾求助后卻提出新解決方式,為今后解決小區矛盾提供了新借鑒。
傾聽--讓激動的雙方平靜下來。“激動的情緒總是需要先釋放的。”建民街道司法所分成了4個小組迅速進入小區了解業主們在這次矛盾中的各種訴求,并一一記錄。許多業主的訴求被傾聽,情緒也趨于平靜,當天下午圍堵道路的私家車也挪走了,進出小區的道路也恢復了正常。
宣講--讓業主們懂得依法解決矛盾。經過多次走訪小區大部分業務,在了解業主訴求的同時,也取得了業主們的信任。建民街道司法所抓住時機,及時向業主們宣講相關法律常識,引導業主們依法合力表達訴求。同時,建民街道司法所也對開發商委托處理矛盾的企業代表進行相關法律常識培訓,讓開發商正確看待業主反映合理訴求,防治開發商代表在處理矛盾時過激言論,激化矛盾再擴大。
協商--讓矛盾在對話中得到解決。在反復幾次司法所中間協調溝通后,在建民街道司法所調解室,小區業主代表與開發商處理代表最終達成一致,業主的利益被最大化的保障,讓這次突發業主與開發商之間的矛盾沒有像以往其他地方的矛盾一樣走向惡化與對立。
幫建--指導業主成立業主委員會。在化解完這次小區業主與開發商矛盾后,建民街道司法所并沒有迅速撤出。為了保障以后業主與開發商不會再發生類似過激行為,建民街道司法所指導業主們依法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建立業主與開發商溝通機制,讓對話始終成為化解矛盾最有利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