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波
2018年春節剛過,市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科科長郭穎就被組織派往漢濱區流水鎮田心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她沒有一絲慌亂,即刻背上行李和大家告別,把灑脫的“背影”留給了家人和同事們。
漢濱區流水鎮田心社區由4個自然村合并而成,下轄有1010戶348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幾乎占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貧困規模之大、幫扶任務之繁重在漢濱區都是出了名的,基礎設施落后、社情民意復雜的工作現狀更是讓人望而生畏,但郭穎始終信心滿滿。一方面,她向鎮村干部虛心請教,梳理急需解決的困難問題。一方面加大走訪入戶頻率,收集群眾反饋的實際情況。
初春,農村山路異常難行,冷霜寒流讓泥路草叢潮濕硬滑,對于一位在城里長大的姑娘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郭穎幾乎是滑著走遍了10多公里的山路,一路上留下了她蹣跚的步履和蕭瑟的背影。為確定安全飲水建設點,郭穎挽起褲腿、脫掉鞋,手里杵著竹竿,深一腳、淺一腳在河道里摸索。很快,她便把發現的問題帶回了單位向領導匯報,最終確定了新的安全飲水建設點。
和安康眾多農村山區一樣,田心社區也是勞務輸出大村,大量孤寡老人、婦女兒童留守鄉村。郭穎經常入戶與群眾交心做朋友,多跑路辦事解心結,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幫扶干部的真情與愛心。家住田心社區13組的貧困戶王文宏,常年在外務工。家里只留下年近60的母親翁億翠一人,忙完家里忙地里,家務農活安排的滿滿當當。剛入戶時,郭穎發現翁億翠燒水做飯都要燒柴火,耽誤工夫也不環保,就自掏腰包為其添置了電飯煲、熱水壺送上門。入冬后,考慮到過冬問題,又為其送去棉衣、棉鞋、棉被等物資,確保老人溫暖過冬。翁億翠逢人便夸,“這女娃,比女兒都貼心。”
走村入戶時,她總是留心把群眾的需求記下來。每次周末回家或者回單位匯報工作進趟城的時候,她總要“順道”給群眾辦一些事情。先后為社區貧困村民代辦結婚登記、無房證明、貧困證明等手續百余件次。并且自費為貧困戶購買生活用品,墊付資金累計達5000余元。為了幫助社區的孤寡老人、留守婦女兒童和貧困學生,郭穎還多次協調市政府機關、婦聯、外僑辦等部門,捐資捐助10萬余元慰問金、慰問品。
2019年5月,正是玫瑰花盛開的季節,絡繹不絕的游客從四面八方趕來田心社區的玫瑰園賞花。很快,信息發達的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就把這里變成了新的“網紅地”。“要趁著這股觀花熱潮,盡快擴大經營范圍。發展集游、娛、食、居四維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就可以帶動不少貧困勞動力。”郭穎立即和玫瑰園主任軍溝通聯系,一邊積極向單位反映、協調產業發展資金。在多方努力下,最終把1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注入了玫瑰園。
“現在玫瑰園已發展了200畝,農家樂辦起來了,園子周邊的水塘不光養上魚還種了荷花。觀玫瑰花、享荷塘色、品農家菜、垂釣野炊成了我們新的收入來源。”提起郭書記,玫瑰園經營者任軍總有說不完的感激。如今,田心社區有80戶貧困戶與玫瑰園簽訂了分紅協議,25戶貧困戶長期在園內務工,戶均增收4000余元。貧困戶口袋里有了“新票子”,日子越過越好。
轉眼間,郭穎已經在田心社區駐扎了一年半。這個“坐辦公室”的城里女娃,言談之中生出一份潑辣。原本白皙的皮膚變得黝黑,村上總有人和她說笑“郭書記越來越像咱村里人了。”“既然走上扶貧這條路,就要堅持下去。”郭穎常用這句話自勉。她認為只有堅持以身作則,堅守在扶貧一線,才能真正發揮幫扶干部作用。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團結帶領廣大貧困群眾沿著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