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唐正飛 通訊員 朱美靜
安居園小區隸屬漢濱區新城辦印染廠社區,建于2002年,毗鄰印染廠家屬院,是一個無物業的老舊小區。
由于管理跟不上,公用設施缺乏,活動場所狹小,唯一的小花園荒草、垃圾叢生,遍地的貓屎狗尿;給水管道細舊破敗,排水管經常堵塞,時逢連雨天,橫流的污水直接將蓋板掀翻;小區內垃圾無序堆放、臭氣熏天,蚊蠅亂飛,路面凹凸不平,路燈也是“亮一少半,壞一多半”;就連小區后院的大鐵門也不知什么時候被偷走了......“路不平、燈不明、水不暢”等問題,讓小區居民苦不堪言。
社區黨總支書記馬亞蘭說:“安居園小區問題由來已久,不管是小區內還是通往小區的這段小巷,因為很多權責無法明確,管理起來居民頭疼,我們也頭疼。”
2019年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關鍵年,為了進一步改善老舊小區存在的路面破損、綠化雜亂、花園破敗、設施陳舊、垃圾堆放等諸多問題,印染廠社區抓緊創建機遇,先后多次聯系創建幫扶包聯單位,商討印染廠及安居園小區改造辦法和實施方案。
落實小區改造首先要宣傳動員轄區居民積極參與文明社區建設。印染廠社區通過宣傳倡議、召開黨員、干部群眾代表會、討論會、民意收集等方式,鼓勵居民提出改造意見,并形成改造方案。居民得知消息,有不少居民義務參與到改造中,幫忙出點子、想辦法。
為了彌補改造資金不足,印染廠社區與幫扶單位市區供銷社、市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經辦中心、漢濱區科協先后多次來到小區,協調解決改造資金缺口部分,幫扶單位的全力支持,為小區改造項目順利完成提供了資金保障。同時,為了保障施工順利進行,社區黨總支書記馬亞蘭提前與各小區物業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的用水、用電、車輛通行等問題,使環境提升工程在一片和諧的氛圍中順利完成。
雖然改造工程順利的進行著,但“插曲”也時有發生。8月中旬,持續的高溫炙烤著改造施工現場的工人們。一天晚上,為了保證施工質量,晚上9點,工人們還等待著最后一輛水泥罐車進入施工現場,完成最后一段路面澆筑。當水泥罐車小心翼翼地向施工現場開進時,迎面開來一輛小汽車擋住去路,小汽車司機堅持要水泥罐車給自己讓,水泥罐車司機下車查看四周情況后認為實在沒辦法讓。小汽車出不去,大罐車進不來,雙方就這樣僵持著。
“罐車司機不道歉就是不讓路。”“我又沒有錯為什么要道歉”,不休的爭論繼續著,雙方的堅持沒有絲毫妥協。接到現場電話的馬亞蘭連忙騎著自己的電動車趕來協調,苦口婆心地勸說雙方。最終,在社區居民的積極協助下,雙方才順利錯開車,等待了4個多小時的工人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堅持到清晨6點多才收工。第二天,不了解情況的居民因為夜間施工影響了休息,一早就進入施工現場“興師問罪”。馬亞蘭又急忙趕到現場向居民說明情況,安撫“滿肚委屈”的工人們。
據悉,印染廠社區此次環境改造提升項目,對轄區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共計7處,綠化改造860平方米,花壇修補6處、新修2處,路面修復養護122平發米,垃圾清運50立方米。
采訪時,在安居園居住了將近20年的陳長榮告訴記者:“改造前,從小區樓下經過,不一會兒身上就被蚊子咬的滿是疙瘩,車輛停放的亂七八糟。改造后,花園重新進行綠化,車輛停放的也整齊了,垃圾也只在指定的垃圾站堆放,我們小區也能和別的小區一樣干凈衛生、設施完善、整潔有序了。”
“原來的道路一直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積水,車經過濺人一身水,晚上走路容易崴腳,這下終于好了!”居民王大媽說:“以前老覺得小區破破爛爛、灰沉沉的,這下把花壇一修,又種了些花花草草,瞬間都不一樣啦,變得越來越好看,人住在這里心情也變得舒暢啦!”
安居園小區改造后,路面平整了,小區雜亂的花園更加干凈、美麗,新增的花草樹木綻放著勃勃生機,困擾居民的問題解決了、臟亂的現象不見了,居民的生活狀態得到了明顯改善,幸福感又提升一級。印染廠社區又借此機遇,發揮“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聯動機制,啟動轄區其他老舊小區的改造,并調動居民參與、聯合創建單位幫扶,使居民、社區、單位團結起來,合力改變老舊小區環境面貌,讓原來的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