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濤 周亭松
每天清晨,漢濱區大竹園鎮七堰社區環衛工就會挨家挨戶上門收集生活垃圾,在固定場所集中堆放,定期運往垃圾處理站進行無害化處理。這種全新的方式徹底改變了從前“垃圾門前堆、蒼蠅滿街飛”的局面。七堰社區二組居民鐘英鋼對此深有體會,“現在蚊子少了,垃圾也不臭了,天天早上七點準時到戶收垃圾。”
從去年開始,大竹園鎮在七堰社區、糧茶村試點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處理”模式,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按照“自籌+獎補”原則,每戶居民每個月只需交納垃圾費15元。環境變好了,費用也不高,群眾幸福感大幅提升。七堰社區黨支部書記黃鋒說,“把原來的臟亂差局面變成現在的干凈環境,老百姓也非常滿意。”
改善小環境,保護大生態。身處秦嶺深處、漢江上游的大竹園鎮加快彌補人居環境短板,統籌謀劃生產、生活、生態,建成污水處理廠2個,微動力污水處理站6個,嚴格管理,規范運行,避免了生活污水向漢江支流蒿坪河直接排放,同時,試點推行“豬——沼——園”產業生態化建設,建成集養殖、蓮藕、茶園等為一體的循環農業園區,讓畜禽糞污得到資源化利用,有效防治農村面源污染。“下一步,我們要在農村改廁改圈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大竹園的環境面貌發生更大的變化。”大竹園鎮人大主席李建立表態說。
環境治理生態好,村容改善顏值高。在漢濱區縣河鎮,當地大力推進道路、飲水、用電、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結合新民風教育,引導群眾保持健康生活習慣,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人居環境綜合執法。縣河鎮副鎮長楊浩認為,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保護生態宜居美麗家園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多措并舉,多方聯動,“對亂堆亂放、亂搭亂建、違法超建、明溝暗渠、公路邊溝、重要河段進行嚴肅整治。整合‘護河、護林、護路、保潔’四大公益崗位,明確工作職責,制定考核辦法,形成長效機制。”
漢濱區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管并重,標本兼治,守好漢江水,護好秦巴山,建設好生態家園。目前,漢濱區各集鎮污水處理廠陸續建成投入使用,全區規模養殖場配套了糞污處理設施,農戶改廁8.5萬戶,農村垃圾實現日產日清,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序推進,秦巴山更綠、漢江水更清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