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亞君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漢濱區的村頭巷尾、田間地頭,隨處可見黨員干部忙碌的身影。忙秋收、講政策、話脫貧、解難題……從區委書記到各區級領導,從黨政一把手到駐村“四支隊伍”。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漢濱區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學原著、悟原理,推動活動往一線走、往實里走,各級包聯幫扶干部全面行動、沖鋒在前,向整區脫貧摘帽發起最后的總攻,將初心和使命寫在脫貧攻堅一線。
“我心急啊,再掛一針我就得趕緊投入工作,現在是脫貧沖刺階段,耽誤不得!”這是不久前漢濱區中原鎮麻廟村村委會副主任羅席剛面對前來探望的干部說的話。
入秋以來,中原鎮境內普降大雨,枧溝河水暴漲,堤壩被沖毀,災情緊急,村上需盡快將受災情況報到鎮上,但村上斷網斷電斷通訊,只能報送手寫材料,羅席剛毅然承擔起了報送工作。9月10日下午3時許,43歲的羅席剛騎上摩托車前往鎮政府,行至半路,他連車帶人被洪水沖到了河里,羅席剛被洪水沖走了100多米,靠抓住一塊石頭才得以獲救,期間多次嗆水,胸部和膝蓋等多處被撞傷,摩托車和手機也全部報廢了。但在洪水中掙扎的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最重要的東西——文件包。那里面有他即將報送的災情材料、筆記本、巡河日志,還有包聯貧困戶的檔案資料等。獲救后,羅席剛將資料小心翼翼的晾曬在家里的窗臺、客廳等地方。現在,雖然受傷的膝蓋還沒完全恢復,但敬業的他又迅速投入到脫貧攻堅一線去了。
今年的中秋節對第一書記趙怡荙來說,雖然沒有在家里與家人團聚,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從早晨七點到晚上十點,他跋山涉水,走家串戶。“雖然是中秋節,可是我們的扶貧工作還得繼續……大家下去一是給貧困戶送去節日的祝福,二是看看他們當前生活上有沒有新的困難需要解決,三是借此機會盡快動員異地搬遷戶入住安置房。” 趙怡荙這樣說道。
趙怡荙是區財政局派駐晏壩鎮胡家溝村的第一書記,這些天,趙怡荙白天跑前跑后,緊盯村里產業發展、兌付分紅資金,督促貧困戶搬遷入住;晚上他堅持學習“充電”,學習《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來到基層,就是要全心全意為這里的村民們服務,幫助他們過上好日子。”趙怡荙說。
在漢濱區吉河鎮三河村,每當有人夸贊馮自明產業發展得好時,馮自明總會說:“這要多虧了陳哥拉我一把。” 馮自明口中的陳哥名叫陳均威,今年50出頭,是漢濱區人大機關的干部,也是幫扶他的“貴人”。馮自明于2017年在信用社貸款15萬元,改造圈舍400多平方米,發展生豬養殖,實現了當年脫貧。但由于養殖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經濟效益不高。兩年時間過去了,不僅貸款本金分文未還,今年秋季又新貸款2萬元,用于結算原貸款利息,致使貸款負擔越來越重,發展遭遇”瓶頸”,加上三個孩子上學,馮自明夫婦產生了泄氣的想法。陳均威對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他忙前跑后,邀請安康陽晨公司技術員一道上門,幫助馮自明制定規劃,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又聯系一家企業籌集資金1萬余元為其購買仔豬飼料和催肥飼料3噸多,解決了80多頭存欄生豬近兩個月的基本“口糧”,緩解了燃眉之急,還為其在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就讀的大女兒送上了2千元 學費。
在漢濱區各個脫貧攻堅戰場上,活躍著一大批像羅席剛、趙怡荙、陳均威這樣的扶貧干部,他們以主題教育為動力,沖在第一線、干在最前列,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與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結合起來,訪民情、辦實事、解難題,以扎扎實實的工作成效踐行黨的初心使命。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一定一鼓作氣,埋頭苦干,打贏脫貧摘帽這場硬仗。”黨員干部們紛紛表示,他們將踐行初心使命,把汗水灑在脫貧攻堅一線,把駐村幫扶的成果轉化為主題教育的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