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波
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5年,特別是地方人大常委會設立以來,漢濱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有效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尤其是本屆漢濱區人大常委會堅持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在完善中提升,為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漢濱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圍繞中心大局抓大事。把抓大事、議大事作為行權履職的切入點,確定將脫貧攻堅、生態環保、基礎教育、道路交通、城東新區五件大事作為重點,持續跟蹤監督。支持參與監察體制改革、脫貧攻堅統籌農村改革、城東新區建設等重點工作,創出了新路子、打造了新亮點。堅持黨管干部與人大依法任免有機統一,嚴格程序質量,依法行好任免之權,確保黨委人事安排意圖順利實現。積極開展述職評議,加強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后監督。
強化民主監督重實效。堅持對“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寓支持于監督之中,突出實績實效,強化執行監督。先后對脫貧攻堅、教育發展、文化旅游、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開展調研視察50多次,評議政府部門專項工作10多個,對食品安全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多部法律開展執法檢查。今年7月份首次對監委工作進行調研,聽取和審議監委專項工作報告,在法院開展人大代表參加庭審旁聽活動,對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及公益訴訟工作專題視察,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創新機制平臺聚合力。堅持把為代表搭建履職平臺作為重點,出臺了代表小組活動辦法、代表聯系群眾等制度,各級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組、代表工作室為平臺,積極開展閉會期間各項活動。堅持以“四同一建設”為載體狠抓基層人大規范建設,全區28個鎮街道實現人大辦公室和代表工作室建設標準化、主席團工作規范化、代表履職常態化,實現了閉會期間代表履職有組織、有制度、有經費、有實效。創新設立人大常委會委員工作室,讓委員調研視察變配角為主角、聯系群眾變被動為主動、履職行權變虛化為實效。全區已建成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工作平臺139個。
堅持以人為本護民利。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將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視察調研重點,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建議意見重點督辦。將群眾關注關切的農村道路交通問題確定為議案,計劃利用3年時間實現“鎮鎮通等級路、村村通客車、行政村和百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三大目標,著力改善漢濱兩山區域基礎設施條件。為破解執行難題,聽取區法院關于執行工作情況報告,跟蹤督辦破解案件執行難,案件執結率從原來的61%提升到94%。幫助信訪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2018年,區人大常委會被省人大評為全省人大系統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抓好自身建設強基礎。堅持把人大自身建設作為基礎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制定和完善常委會和主任會議事規則、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法、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辦理評估辦法等制度。建立人大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區委印發了《關于推進區鎮人大工作規范化績效化實施意見》,首次出臺了《漢濱區鎮街道人大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填補了人大績效考核的空白。以人大“兩個機關”建設為抓手,加強對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的教育管理,持之以恒嚴紀律、改作風、正法紀,打造政治堅定、務實高效、勤政廉潔、團結和諧的人大機關。
主動服務大局顯擔當。堅持將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每年將其列為監督議題,先后對鎮辦脫貧攻堅暗訪督察,對兩房、兩業、兩基等建設情況開展調研視察。班子成員認真履行戰場總指揮責任,堅持每周“一天一夜”在鎮村督戰,推動兩房建設、道路交通、產業就業等重點工作落地見效。全力抓好人大機關包聯的吉河鎮三河村脫貧攻堅。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全區1800余名代表落實了幫扶任務,160余名代表領辦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建立產業服務站120多個,帶動貧困戶3萬余人。
站在新起點,漢濱區人大常委會將始終以昂揚奮發的精神風貌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履職盡責、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力書寫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的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