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世瑜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在還在祖國大地肆虐,但在疫情面前,建民人,毫不退縮!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許許多多的建民人不懼艱險,沖鋒一線,“逆行”腳步從未停歇,成為城市中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黨旗召喚下的中共黨員
清晨,迎著冬日里的第一縷微光,徐家溝片區排查服務點臨時黨支部書記汪道兵正在給大家安排今天的工作。徐家溝村坐落在漢濱建民辦東北,是通往建民街道黃石灘、赤衛、三星等7個村的必經之路,近期因高速譚壩出口封閉,也成了譚壩、茨溝兩鎮當地群眾進出的首選之路。“這兩天付黃路車流大幅增加,對我們排查點來說,壓力很大,責任更大。我們一定要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認真排查登記過往的每一輛車,每一個人,對一些群眾的不理解,大家一定要耐心做好解釋,時刻牢記我們的身份和使命……”說著,汪道兵指了指大家胸前的黨徽,看了看黨員先鋒崗牌上他的名字,此刻,他覺得沒有什么比這更加神圣光榮。
晚上,青春村黨支部書記胡成林回到辦公室,吃了顆降壓藥,給老婆報了句平安,靠在椅子上睡著了,他已經好幾天沒回家睡個好覺了。青春村是三村合并村,人口居住分散,三個片的三條主路直通瀛湖快速干道,年前村里從外地返鄉了23個人,按要求都要進行在家隔離觀察,每個對象都要有人包抓,每條主路都要有人全天排查,對村上來說是個大考驗。胡成林第一時間成立了村黨員突擊隊,扛起突擊隊大旗,當起了突擊隊長,帶著隊員們組建排查點排查勸導,走村入戶防疫宣傳、消殺環境,還組織黨員唐振、蔣思寶等為群眾無償代購緊缺物資,當起了“快遞員”。胡成林覺得,村民的健康平安比什么都重要。村民們覺得,今年過年,村黨員突擊隊的紅旗飄揚起來顯得格外紅艷。
建民辦堅持把黨的力量挺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把支部建在卡點上,在徐家溝、康泰園防疫摸排服務點上建立臨時黨支部2個,全面覆蓋南北15個小區(安置社區)和付黃路、安康大道兩條主干道路。抽調黨員干部360余名,建立卡點72個,成立街道黨員突擊隊1支,村(社區)黨員突擊隊24支,設立黨員先鋒崗66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勇于擔當的青年干部
第一天的下班時間,成了第二天的上班時間。凌晨十二點,辦公室干部劉姝沛吃上了她的第一頓飯,這頓飯既是昨天的,也是今天的。疫情開始以來,劉姝沛被安排負責全街道外來人員的信息收集、跟蹤、分析、上報工作,量大難度更大。面對這些,她沒有退縮,放下了90后女孩子的傲嬌,讓父母接走不滿三歲的女兒,把家務扔給了愛人,讓老公做了家庭煮夫和專職司機,全身心的投入到加班加點的工作中。
“明早八點必須把材料趕出來!”“小蔡,等下跟我下村一趟”“蔡蔡,幫我改一下稿子”……宣傳干部蔡俊波,這個87年的未婚小青年,在建民街道辦事處可是個香餑餑,書記、主任走哪兒喜歡帶他,單位同事也經常在樓上樓下喊他幫忙。卡點督查、防控宣傳、信息動態、總結報告,樣樣都沒少了他,就連各村的疫情防控宣傳條幅掛哪兒,他都得一條一條盯過才放心。就這,總還不忘發揮他的獸醫專業研究生的特長,到了村上就主動給村民講講病毒防疫。雖然總是忙得不可開交,但不管誰叫他干啥的時候,他總是笑嘻嘻地答道“沒問題”。
筑起堡壘的中堅力量
晚上十點,透過窗看了看天,今天的月亮真園,魯信梓想娃了。今天是正月十五,本該與家人圍聚一團共度新年的他,從大年三十開始,被抽調組建、值守建民街道醫療隔離點,好幾天才能回家一趟。大兒子在西安上學,指著過年才能回家團聚,小兒子才上幼兒園,家里人只能跟他視頻連線。“爸爸,你在哪兒啊,吃飯了沒有啊,你什么時候回來陪我玩啊,媽媽煮了湯圓,你快回來吃啊……”“快了,快了”小兒子一連串的問題,讓這個奔五的男人心頓時化了,淚花直在眼圈里打轉兒。
“你們先走,我還得一會兒。”已經是半夜,徐長征正在和各村聯系,這個點兒也是他每天信息統計匯總工作的開始。有人說:長征,我們認識多年了,他好說話,是個不懂拒絕的人。
身兼辦公室副主任、組織辦主任等數職的徐長征,加班加點工作稀松平常,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又被任命為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辦公室的燈好像從來沒熄過,像一座燈塔,照亮著所有奮戰在一線的人們,讓大家看到希望,感到溫暖。
大疫當前,眾志成城!在這場嚴酷抗疫戰場上,有無數讓我們感動感謝的人和故事,一個個建民兒女逆行向前、沖鋒一線,奉獻力量、忘我工作,用自己的執著與擔當,為身后的群眾建起了一堵墻,一座山,一條萬里長城,他們是疫情防控線上“最美的建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