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海玉 汪軍
“她是真不容易啊!這么多年了,天天照顧腦梗癱瘓的丈夫,翻身喂藥、擦洗按摩,沒日沒夜,要不是她,這個家早就垮了。”
喂飯、喂藥、洗臉、擦身……6年來悉心照顧癱瘓丈夫王富軍的感人事跡,讓漢濱區關廟鎮沈家嶺社區5組村民李佑蓮贏得了街坊鄰居的一致稱贊。這位56歲的堅強女性,多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丈夫,同時撫養子女、贍養婆家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
1988年,李佑蓮和丈夫王富軍經人介紹,喜結連理。婚后,兩人過著既平淡又幸福的日子。然而幸福總是那么短暫,一場不幸悄然降臨。2019年8月,命運的風暴毫無預兆地降臨在李佑蓮的家庭。王富軍突發腦梗,瞬間陷入昏迷。
搶救的一個月里,20余萬元的巨額治療費用如同一座大山橫亙在眼前。她卻始終堅守著“只要人活著就有希望”的信念,毅然決然地變賣家中存糧、牲畜,四處奔走,借遍親友,只為能讓丈夫得到救治。
李佑蓮不知多少次在沒人的莊稼地里失聲痛哭。然而,面對命運的沉重打擊,李佑蓮沒有退縮,勇敢地肩負起了照顧丈夫和家庭的重擔。她含淚立下誓言:“他是我的丈夫,只要我還有力氣,就一定要把他照顧好!”
“剛開始一兩年特別難,全家人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提起當初的境況,李佑蓮幾度哽咽。自丈夫患病后,李佑蓮悉心照料,每天都要給翻身、按摩、擦洗,經常半夜起來兩三次,換尿不濕、清理大小便。除了照顧丈夫的生活起居,李佑蓮還喂養家禽、下地勞動、打零工,一天僅能睡四五個小時。
“別的家庭都是男丁勞作,只有李佑蓮的田里是她一個人在忙碌,中午還要頂著太陽回來給丈夫做飯。閑了做小工,哪兒能掙錢,李佑蓮就去哪兒。這幾年把20余萬元的債務還清了,她是這個家的頂梁柱。”鄰居王開鳳說。
前幾年,李佑蓮在離家幾百米的漢濱區江北高中東校區找了份食堂幫廚的工作,雖說工資不高,但好在離家近,方便照顧丈夫。在學校食堂工作時,李佑蓮天不亮就起床給丈夫按摩、洗漱,準備早飯,喂丈夫吃完飯,又急匆匆趕到學校上班。“李大姐每天上班很準時,對工作也是一絲不茍,學生和老師們都很喜歡她。”漢濱區江北高中東校區老師李典剛說。
今年在外地打工的女兒王苗回來幫忙照顧家里,提起李佑蓮這幾年的辛苦,王苗忍不住落淚。“這么多年都是我媽一個人里里外外操勞,舅舅去世得早,外公家也是媽媽一個人照顧,她太辛苦了,所以我回來能給媽媽減輕一點負擔。”王苗說。
當別人問李佑蓮苦不苦時,她說:“為了這個家,吃再多苦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