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夢 黨發金
“鄉親們,聽我說,移風易俗新風尚,勤儉節約不能忘……”近日,漢濱區大河鎮“新風講堂”熱鬧非常,一堂課折射出該鎮深化移風易俗、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
“我們鎮在19個村(社區)設立‘新風講堂’,已累計開展宣講100余場次,覆蓋群眾超1萬人次,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精神面貌和幸福感、獲得感。”鎮宣傳兼統戰委員張璐介紹道。
在麻柳村,“新風講堂”的環保課讓村民王大爺感受頗深。“以前總覺得隨手扔個塑料袋、倒點爛菜葉不算啥。”王大爺撓撓頭,不好意思地笑了,“直到聽宣講員翻著圖片講——雨水沖過垃圾桶流出的臟水滲進了菜地,還有誰家孩子摸了亂堆的廢電池手上起了疹子……我這心里頭啊,咯噔一下!”現在,王大爺不僅自己不亂丟垃圾,還主動當起了村里的環保監督員,瞧見誰家亂扔垃圾就及時勸阻。“那些臟東西能傳病,一家子辛辛苦苦掙點錢,總不能全填進藥罐子里吧?”王大爺拍著大腿說,“現在好了,大伙兒都自覺,沒人瞎扔了!”
講堂的內容不僅接地氣,形式也生動靈活。在小河村,宣講員把垃圾分類知識編成快板書,句句押韻還好記;在大興社區,移風易俗的故事被演成了情景劇,臺上演得熱鬧,臺下笑得開懷,道理就進了心里;在大河社區,好家風好家訓通過“故事會”的形式口口相傳。“這樣的宣講我們愛聽,記得住,用得上!”村民劉大姐豎起大拇指。
最讓人感動的是,很多聽客變成了講客。先鋒社區辭職照顧癱瘓母親的朱綿菊,她的故事被搬上講臺后,感動了無數村民。現在,她經常受邀到各村“新風講堂”分享心得。“我就是個普通農村婦女,能用自己的經歷影響更多人,特別有意義。”朱綿菊說。
聽完課,大伙兒將道理落到實處。有人清理河道漂浮物,讓流水更清澈;有人幫獨居老人打掃院角落葉,讓小院增添暖意;還有人給行動不便的鄰居家送來熱飯,讓冷灶頭有了煙火氣。
如今,“新風講堂”播撒的文明種子正在開花結果。走在鎮里,整潔的村道、和諧的鄰里、向上的精神面貌,處處彰顯著文明新風帶來的可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