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文婷 徐歡 王毅)當下,數字經濟飛速發展,漢陰縣積極探索農業現代化轉型之路,智慧農業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數字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窘境,更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為鄉村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在平梁鎮界牌村280畝的大棚香脆李產業園,基地內,土壤墑情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濕度、酸堿度和養分含量,氣象監測站收集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這些數據傳輸至管理端后,工作人員可據此對果樹精準灌溉、施肥和防治病蟲害。
“這個大棚能預防天災,像倒春寒、雨澇都能抵抗一部分;另一方面能讓果子口感更好,又香又脆又甜。施肥采用水肥一體,把肥料稀釋后和水一起澆到每棵樹的樹冠周圍,結合滴灌和卷棚操作。”產業園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漢江介紹。
自采用智慧大棚種植后,香脆李產量逐年攀升,收益增長五倍以上。如今,園區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果實品質大幅提升,成了各大商超和電商平臺的“搶手貨”,常常供不應求。
“今天主要來看看香脆李的成熟度。去年訂過果子,品質非常好,所以今年又來了。”榆林訂貨商劉亮說。
如今,界牌村的大棚李子園不僅是村民的“致富園”,還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采摘樂趣,成為農旅融合發展的典范。“這里的李子清脆爽口,我們每年都來采摘幾次,送給親朋好友。”游客儲小琴說。
近年來,漢陰縣大力推進智慧農業發展,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和示范引領,引導農業企業和農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目前,全縣已建成多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涵蓋水果、蔬菜、食用菌、養殖等多個領域。智慧農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