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屈宏茹)近年來,石泉縣緊扣鄉村振興法治需求,積極構建“選、育、管、用”全鏈條“法律明白人”培育機制,打造了一支扎根鄉土、服務群眾、帶不走的法治工作隊。
嚴把“選人關”,精準遴選,建強本土法治隊伍。以行政村(社區)為單位,通過“個人自薦+村委推薦—公示初審—鄉鎮審核—建檔培訓—考核發證”五步流程,指導村民小組會和村民會議自下而上公開遴選,從村(社區)干部、人民調解員、村(居)民小組長、網格員、退役軍人、“五老人員”等10類群體中公開優選人才,遴選注重有法律基礎、有公益熱情、有群眾威信“三有”標準,確保隊伍公信力。截至2025年年初,累計培育鄉村“法律明白人”1463名,實現每村至少5名、重點村(居)民小組“法律明白人”全覆蓋。
抓實“培育關”,三級聯動,切實提高法治素養。建立縣、鎮、村三級聯動的培訓體系,抓實能力素養提升。縣級統籌強化專業賦能,由縣司法局牽頭組織任前集中培(輪)訓,統籌“石小泉”普法講師、法律顧問等專業人員力量,組成“法律明白人”培訓宣講隊,加強基礎知識培訓,提升綜合法治素養;鎮級建立健全“菜單式”普法工作機制為“法律明白人”日常培訓,各鎮結合需求“點單”學法,邀請“八五”普法講師講授農村土地、婚姻家庭、防詐騙等與農村密切相關的內容,通過案例情景教學讓法治知識入腦入心,提升法治實踐能力;村級落地推動學法入心,為每名“法律明白人”配發工作日志,內附常用法律文書、常見法律問題,為全縣村(社區)贈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漫畫版)書籍5000余冊。
健全“管理關”,示范引領,激發長效履職活力。不斷優化動態調整、結對幫扶、標桿激勵的管理機制,推動認真履職、持續發力。動態調整優結構,建立“一人一檔”數據臺賬,每年根據實際調整隊伍結構,動態清退不適宜擔任人員,同時,不斷吸納大學生村官、致富能手等新生力量,不斷提升隊伍整體素質;結對幫扶提效能,推行“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機制,指導村(居)法律顧問利用村(居)“農民夜校”“院壩會”等契機,常態開展流動“普法微課堂”,面對面宣講、解答疑難、指導實踐;正向激勵樹標桿,結合實際開展評優選能,1人獲“三秦最美法律明白人”、1人獲評“全省優秀法律明白人”、16人獲市縣級優秀稱號。
聚焦“使用關”,多元實踐,深耕基層治理沃土。指導“法律明白人”積極發揮作用,以矛盾化解、法治宣傳、村務管理等法治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普法依法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發揮矛盾化解“前哨員”作用,利用“法律明白人”在鄉村“人熟地熟事熟”優勢,將村(社區)婚姻家庭、養老繼承、土地林權等矛盾糾紛排查在前、化解在萌芽,樹立“老陸說事工作室”“老街老劉對話室”等品牌典型,調解成功率達98%,實現“小事不出村”;發揮法治宣傳“輕騎兵”作用,利用重要節點開展主題活動進行普法宣傳,通過走訪入戶、答疑解惑,將政策法規送到群眾手中,探索線上學法普法,推動“指尖學法”成新風尚;發揮治理參與“多面手”作用,積極融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活動,監督村務公開,協助修訂村規民約165件,協管特殊人群82人。2022年以來,全縣信訪案件逐年下降,連續4年榮獲全省“平安縣”稱號,先后獲得省級平安銀鼎和銅鼎,2023年獲評全國信訪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