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雷鳴
今年以來,紫陽縣針對農村人口多、就業壓力大的實際,按照“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總體要求,堅持穩就業和擴就業并舉,立足崗位,履職盡責,著力提升就業質量,全力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截至目前,全縣城鎮新增就業136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09萬人,就業形勢整體穩定。
優化招工服務,強化有組織勞務輸出。積極與對口幫扶地區及縣內企業對接,收集用工崗位信息,匯總整理后下發至各鎮,通過集中安置點宣傳欄、“紫陽人社”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工具,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宣傳務工崗位信息。在縣城廣場、集鎮安置點等人流量大的地點,精心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4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7萬余個,發放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就業創業政策、法律法規等各類宣傳資料1.5萬余份;年初“點對點”輸送修腳師返崗復工1200余人;聯合縣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縣內茶企組織采茶工1000余人。
緊貼市場需求,全面提升培訓實效。秉持“需求導向、就業目標”的理念,聚焦產業鏈發展與勞務品牌建設需求,持續推行“培訓+考證+就業”一體化服務模式,拓寬培訓工種范圍,新增叉車、電工、焊工、家政服務員等18項市場急需工種,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良性循環,有效滿足縣域勞務品牌建設和產業升級需求。
聚焦載體建設,拓寬勞動者就業渠道。圍繞毛絨玩具、鞋服織襪產業,按照“總部+分廠”發展模式,通過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產業布局、深化技能培訓等舉措,推動新社區工廠蓬勃發展。強化政策扶持,出臺獎補政策,對新社區工廠廠房租賃、水電、物流等給予補貼,對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企業按人數給予一次性崗位補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優化產業布局,根據縣域人口分布和資源稟賦,在移民搬遷安置點、人口聚集村合理規劃建設廠房,實現群眾“家門口”就業;深化技能培訓,聯合職業院校、龍頭企業開設“訂單式”培訓班,針對毛絨玩具縫制開展實操教學,先后開設毛絨玩具縫紉工培訓班5期,確保群眾上崗即上手。目前,全縣新社區工廠總數達到121家,吸納就業4387人。
強化政策宣傳,確保政策全面落實。以“政策找人、服務上門”為工作導向,依托村(社區)兩委、駐村工作隊、包聯干部,通過創新宣傳模式、優化服務流程等舉措,統籌做好惠民政策落實。積極與多家銀行進行對接,簽訂合作協議,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優質的選擇,推動創業貸款經辦銀行之間的良性競爭,有效降低了貸款利率,減輕創業者資金壓力。扎實開展“社保服務進萬家”“人社工作進園區”等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折頁、張貼宣傳海報等方式,大力宣傳援企紓困政策,擴大政策覆蓋面和知曉率。
實施品牌戰略,助力產業鏈全面發展。緊扣“一縣三中心”總體發展目標,按照“育龍頭、強鏈主、補鏈條、搭平臺、保要素、建集群”的工作思路,全力推動全縣修腳足浴產業發展。結合修腳足浴發展現狀,完善修改了產業鏈實施方案,優化新開門店獎補、企業回遷等延鏈強鏈政策,明確中高級人才的鑒定標準和培訓補貼政策,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