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王林立)今年以來,紫陽縣財政局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健全規則體系、強化業務培訓、優化審核流程 “三項舉措”,構建起科學高效的財政云監控攔截機制,進一步擰緊財政資金監管“安全閥”,為財政資金安全筑起堅實屏障。 健全規則體系,織密精準監控網絡。制定印發《關于規范財政云監控平臺攔截數據處理工作(試行)的通知》,創新建立分類分級審核機制,實現資金監管責任到崗到人。按照資金性質,明確劃分人員類和項目類攔截數據,并依據預算層級厘清縣局股室、支付中心與各財政所的審核權責。針對工程類項目資金支付風險點,量身定制大額支付和異常高頻支付監控規則,重點填補重點項目監管空白,讓每一筆資金流向都置于制度監督之下。
強化培訓指導,夯實規范實施根基。為確保新機制落地見效,該局組織召開專題部署培訓會,圍繞制度創新要點、操作流程和審核要素等內容深度解讀,并通過系統實操演示強化應用能力進行重點培訓。全縣財政所負責人、業務骨干及重點項目單位財務人員參加培訓,為規范運行奠定了基礎。
優化審核流程,激活監管效能引擎。創新構建 “線上 + 線下”分類審核體系,精細審核流程,實現監管效能與服務效率雙提升。縣級預算單位人員類資金由業務股室審核,項目類資金由支付中心審核,鎮級預算單位支付攔截由各財政所審核。一般性支付實行線上快速審核,重大項目及高風險支付采取線下從嚴審核,同時開通應急審核通道,對不可抗力導致的緊急支付,經風險評估后通過線上電子資料快速處理,既守住安全底線,又保障民生與項目推進時效。
截至目前,平臺新制定5條監控規則,累計觸發預警信息160筆。其中,“大額支付”預警65筆、“多頻支付”預警95筆,涉及資金共計3324萬元。縣局相關股室、支付中心和各財政所通過對預警信息的聯合研判、聯動核查和常態化管理,成功識別問題線索并督促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