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是籃球場上的“主角”,但裁判員、教練員的場上職責、分工還是有很大不同。不過現代籃球更需要復合型人才,為裁判員和教練員搭建共同促進、共同學習、共同交流的平臺刻不容緩。日前中國籃協組織的“中國西部籃球裁判員和教練員培訓班”上,就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本次培訓班為期4天,共有210名學員(裁判員136人,教練員74人)參加。本次培訓班突破傳統模式,積極探索對裁判員和教練員進行融合培訓的模式,整個培訓班既有裁判員和教練員大班合堂一起上課的教學內容,也有裁判員和教練員分開上課的教學內容。裁判員學習一些教練員的基本知識,教練員也掌握一些裁判員的基本知識,通過分組學習討論,加強教練員和裁判員之間的交流,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組合,探索培訓新途徑。
與此同時,利用“互聯網+”的新型技術手段對學員進行培訓和考核。本次培訓班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預習輔導期。報名結束后建立培訓班微信群,在群里發放規則、裁判法、戰例視頻、基本功視頻,并由授課講師進行問題解答。第二階段為集中培訓期。第三階段是鞏固強化期,復習和強化集中培訓期的教學內容,推薦培訓班優秀學員去賽區繼續培訓。本次培訓班理論考試增加了視頻考試,更加接近裁判員臨場執裁的實際。
為了保證本次培訓班的教學質量,滿足裁判員和教練員融合培訓的要求,中國籃球協會本次選派出了業務能力突出的復合型授課團隊。本次培訓班還組織了專題研討會,裁判員、教練員共同討論、分析國際籃聯的規則新變化。為全面理解規則精神,研討會的參會人員除了裁委會成員以外還邀請了王立彬、馬躍南等著名教練員參會,從教練員的角度理解規則的變化,從技戰術的層面理解規則變化的精神,邀請了三名基層教練員和裁判員參會,從基層教練員和裁判員的角度看看規則的解釋是否通俗易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訓班是由中國籃協全新成立的裁判員委員會、教練員委員會攜手組織、打造的,中國籃協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發揮專項委員會的作用,同時在創新、跨界等方面探索裁判員和教練員培訓的新途徑,創新培養模式,培養更多優秀的裁判員和教練員。